上海安亭: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

来源: 中国文化报

黄艺芹 本报记者 洪伟成

“退休后的我总想为故乡做点什么,给故乡的人留下些什么。今天,心里的这块石头终于落下了。”日前,原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来将其多年收藏的近200件古钟藏品无偿捐赠给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政府,这些古钟藏品不久还将在大来古钟展示馆集中展出,该展示馆将打造成一个面向青少年的公益性科普基地。

近年来,安亭镇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加强公共文化建设,让这座汽车城不仅有了“财气”,同时也有了“文气”。年过八旬的李大来老先生出生于安亭镇双浦村,这次老先生决定把自己所有的钟表藏品全部捐赠给故乡,就是想为安亭增添新的文化色彩。除捐赠藏品外,李大来还邀自己的老朋友、老部下和他一起成为展示馆的志愿者,为参观者个性化解说机械钟表背后的秘密。

牵手社会主体,让公共文化内容多样化、服务专业化,是安亭镇近几年来走出的新路子。作为国际汽车城,安亭活跃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人才。他们的到来不仅让公共文化需求趋于多元,也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本单靠政府打造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安亭集聚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不乏公共文化的建设者。若能牵手这些优质企业,势必能为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安亭文化活动中心主任李海鹰告诉记者,出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安亭走出了探索公共文化项目社会化运作模式的第一步。

2012年,经过一系列策划和筹备,安亭镇政府率先和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共文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随后,借助上海市民文化节,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安亭涌现出一大批群众文化团队和“民星达人”,同时激发了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文化建设和服务的潜力。2014年,安亭推出“文化一家门”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发布认领机制,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将全年的文化服务内容项目化,向社会公开招募承办主体。就这样,一批批文化合作项目应运而生。201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开幕之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发布的30多个惠及百姓的公共文化项目被各类社会主体争相认领。如今,安亭镇已和汽车城的嘉亭荟城市生活广场、汽车博物馆、国际汽车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汽车城金融港等40多家社会主体形成了共建机制,营造了“文化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与上海市打击乐协会合作的百场艺术体验项目、与安亭青年中心和安亭热线等合作的青年社交项目、由8家群众戏曲团队认领的百场下乡惠民项目、与上海汽车博物馆和上海翥云艺术博物馆合作的千人艺术观展项目、与上海市曲艺家协会合作的青少年艺术培训项目、与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众阅书友会合作的“图书漂流”文化分享项目……牵手社会力量,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正遍布安亭。福耀集团的年轻白领周先生说:“以往的公共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都较单一,且偏向老年群体。现在,各类活动丰富多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有时候项目多得都玩不过来。”

如今,安亭还将文化场馆管理项目化,引进专业团队参与共建。毗邻安亭古树公园的安亭文博园博物馆以建设“海上文博苑”等重大文化项目为契机,将建成以嘉定竹刻、名人字画、本土文献、非遗陈列等为内容的公益性博物馆,开展文化普及、非遗传承、学术交流等活动。镇政府牵手上海翥云艺术博物馆,签订合作管理协议,上海翥云艺术博物馆今后将负责博物馆免费开放、文化讲座、培训等日常运行管理。此外,安亭镇文体中心方泰分中心已通过公开投标,委托上海创图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化管理,依托先进的文化云平台,整合数字文化活动信息及场馆设施资源,向公众免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经过几年的试水探索,安亭建立了“民星来了”“无墙图书馆”“文化家常菜”等品牌,形成“以开放的姿态吸引社会主体参与”的常态,“政府搭台、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也逐渐呈现。“多元主体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为这座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气。”嘉定区文广局相关领导指出,嘉定区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培育文化发展的沃土,让社会主体在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