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河北记者 李秋云
张家口市赤城县龙关镇大龙王堂村、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沟乡东沟村、保定市曲阳县齐村乡西沙湾村……2016年,河北省境内燕山—太行山地带一个个村庄的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对未来脱贫致富也充满了信心。而这,来源于河北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在燕山—太行山地带沟沟坎坎的悉心投入、精准扶贫——“文化财神到了村子”。
河北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组建于2010年。从建立开始,该中心便把通过文化创意助力河北精准脱贫作为“一号工程”。7年来,他们几乎走遍了燕山—太行山地带的所有贫困乡村,本着一所大学的文化担当,用文化创意直接使20多个乡村摆脱了贫困,于2016年被河北省政府评为“李保国式科技服务团队”,当地百姓则给了他们一个别样的称号——“文化财神”。
“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燕山—太行山贫困带作为多种民族的往来交错之地,有着丰富的古村落文化、北岳文化和庄园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含金量高,市场潜力大。但由于当地认识不足、挖掘不够,此前文化资源没能带动人们走出贫困窘境。”河北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杜浩认为,这关键不在于钱,而在于缺少能够提升文化资源知名度的创意。
一提到狼牙山,大家首先会想到五壮士,而它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一直不为人所知。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狼牙山、喜欢狼牙山,从而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2010年,保定市易县狼牙山景区负责人找到了河北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我们经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献,帮助他们组织策划了山花节、柿子节和中央电视台《寻宝·走进狼牙山》3场大型活动。”杜浩说,这些活动的效果很显著。“这3场大型活动,让我们的游客数量较上一年度增加50%以上,周边村民旅游收入则增加了300%。”狼牙山中凯集团副总经理李红雨介绍,杜浩和他的团队还帮助他们对景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增加了水上乐园、滑雪场和牡丹园等项目,大大提高了狼牙山景区的吸引力,使之成为京南生态旅游的热门线路。
不仅如此,杜浩的团队还为顺平桃木、曲阳石雕和定兴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产品开发和品牌设计。“保定市定兴县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京绣’做工非常精美,但由于没有品牌意识,其传承人梁淑平一直给北京的一家大公司做代工,利润也相对较低。”杜浩团队结合梁淑平祖上曾在宫廷里给皇上绣龙袍的经历,帮助她设计了自己的品牌——宫绣。如今,“宫绣”已为市场所熟知,梁淑平所创办企业的年利润也达到了上百万元。
2015年,针对保定市阜平县农产品销售难、储存难、深加工难、出口难的“四难”困境,杜浩和他的团队为阜平量身打造了《阜平县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实施方案》《阜平县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等多个方案。他们还促成阜平县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的合作,建设起“淘宝网特色中国阜平馆”电商平台。当年9月,“阜平馆”以每斤8元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每斤2元)从农户手中收购大量鲜枣,通过电商平台仅3天时间销量就达1万斤,改变了阜平县仅出售干枣的现状,开辟了阜平鲜枣营销新模式。
山还是那座山,绣还是那个绣,枣还是那个枣,但由于文化创意和策划的介入,其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显著提升。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推行,电商产业的井喷式增长,加上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为我省燕山—太行山贫困带的扶贫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说到新一年的规划,杜浩两眼放光,“我们仍会坚持以文化的力量追求精准脱贫的目标,带动更多的乡村和村民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