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艺院团晒二○一六年“成绩单”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中国文化传媒网讯 (黄艺芹 记者洪伟成)一年一度的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考核近日举行。全市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新创(含改编)大型剧目71部,增幅31%;演出收入2.43亿元,增幅20%,其中上海昆剧团全年演出收入同比增长117.48%。这些耀眼的数字,得益于原创作品的“叫好又叫座”,也得益于文艺院团普遍实行的“一团一策”创新机制。

围绕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大节点,2016年上海的舞台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包括市级国有文艺院团创排的剧目有话剧《起飞在即》、京剧《浴火黎明》、沪剧《回望》、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等。《朱鹮》《海上生民乐》《邓世昌》《大清相国》等剧目也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2016年,上海文艺院团在国家级和国际级大赛中摘金夺银,显示出强劲的创作实力。其中,《哈姆雷特》《朱鹮》获第10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彼时此刻》获荷花奖现代舞奖;《秦俑情——抖杠》《云起龙腾——集体造型》获第15届莫斯科国际马戏艺术节比赛“金象奖”及第3届中国国际马戏节比赛“金虎奖”;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获第12届中美电影节“最佳戏曲电影”金天使奖;昆曲3D电影《景阳钟》获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中国先进影响作品奖(3D电影)优秀奖;中篇评弹组曲《芦苇青青》获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精神·中国梦”优秀曲艺作品奖。

自2015年下半年上海启动18家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以来,全市在剧目创作、演出场次、演出收入和观众人数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和提升。出戏、出人、出影响成为这次考核的重要评价指标,特别是创作问题在考核中屡屡被提起。2016年,上海杂技团新创的《小龙飞天》赴法国、比利时等国演出100场,观众近40万人次。上海昆剧团2016年全力推出的4部大戏“临川四梦”,演出邀约不断,一年中演遍大江南北。

据悉,为鼓励创作,上海推行了一系列优化精品创作的机制,其中包括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增设选题孵化项目,从源头加大对作品的扶持力度;建立文艺创作调研督办制度,针对每个艺术门类的特点和每家院团的实际情况给予创作选题建议,跟踪督办重点选题落实情况;建立文艺创作会议制度,召开重大题材作品、现实题材作品、青年创作、优秀保留剧目复排创作等精品创作会议和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例会;形成院团艺术创作科学决策机制,以此鼓励院团创作更多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