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闽秦三地京剧院西安同台连演10场——
院团乐“打擂” 戏迷享“福利”
国家一级演员李素萍在京剧名家名段清唱晚会上演唱《棒打薄情郎》选段
“号令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某单人独一骑我把唐营踹,只杀得儿郎叫苦悲哀……”日前,西安人民剧院内,京剧票友和观众掌声不断,不单单是因为京剧《锁五龙》这样的经典唱段,更因为台上的“单雄信”不一般,众多西安戏迷在家门口一睹天津京剧院康万生等京剧名家的风采。
在这场京剧名家名段清唱晚会上,“京胡圣手”燕守平等优秀琴师与杨乃彭、李经文、康万生、李莉、孙劲梅、刘嘉欣、赵冬红、李素萍、马力克等20多位京剧名家,为古城戏迷奉献了《洪洋洞》《锁五龙》《凤还巢》《四郎探母》等京剧剧目中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为期12天的“永不落幕的艺术节·津闽秦国粹流芳精品剧目惠民展演”画上圆满句号。这是陕西近年来少有的大型京剧展演活动,广大观众通过天津、福建、陕西三地京剧院团的交流合作,畅享高品质的京剧惠民演出,深切体会到国粹魅力。
全本戏《雷雨》《风雨老腔》《红灯记》《锁麟囊》,经典折子戏《擂鼓战金山》《失子惊疯》《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1月8日至19日,由陕西省文化厅主办、陕西演艺集团承办,陕西省京剧院联合天津京剧院、福建京剧院推出10场演出,为广大戏迷、票友带来“超级福利包”。
“我就是奔着杨乃彭老师来的,就想听他的《洪洋洞》。”家住西安市莲湖区的孙先生说。在京剧名家名段清唱晚会上,京剧名家一一登台亮相,72岁的刘桂欣、70岁的李经文和康万生三位老艺术家更是克服感冒等身体不适,在观众的热烈欢迎下频频返场,为大家表演。
为准备此次惠民演出,三地京剧院拿出了自己的招牌大戏与最强阵容,天津京剧院有70多人前来演出,福建京剧院派出106人的强大阵容。“这是头一次来陕西演出,几乎是全院参演,把最好的阵容、最好的演员状态展现给观众就是我们的目的。”福建京剧院院长金于贤表示,这次带来的《擂鼓战金山》是尚派戏,而陕西是尚小云先生、尚长荣先生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这令此次演出更有意义。
天津京剧院院长张正秋表示:“三地院团在同一个场地连演10场,几代人同台演出,这对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另外,现代戏、新编戏、传统戏等各类形式都有,戏迷和观众在视觉、听觉上得到极大满足。”
“京剧在陕西有着非常大的戏迷群体,三地院团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展现‘文化自信’、响应‘永不落幕的艺术节’的同时,有助于国粹在陕西发扬光大。”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表示。
“艺术在相互学习与相互借鉴当中,才会更加璀璨,三地院团同台竞技、取长补短,这对陕西省京剧院来说是好事。”陕西演艺集团总经理张民直言,陕西省京剧院不怕“打擂台”,并且希望多一些这样的“擂台赛”。本次演出活动开幕式上,陕西省文化厅向天津京剧院、福建京剧院、陕西省京剧院三家京剧院授予“兄弟院团”的牌匾,激励他们继续秉承“继承、创新、融合、共建”,共同搭建京剧演出平台,彰显国粹魅力。
陕西省京剧院院长李伟介绍,2016年,借助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陕西举办的契机,陕西省京剧院与天津京剧院签订了国家级重点院团和地方院团“一对一”的帮扶协议。随后,又与福建京剧院签订合作协议,结成兄弟院团,促进两院团之间的文化交流、人员培养,互相学习先进的管理运营机制。
“我们之间提供‘对等接待’服务。”李伟表示,此次天津、福建京剧院来陕西演出,没有任何出场费用,而交通、食宿等相关后勤服务皆由陕西方面提供。接下来,我们去天津或者福建演出,享受同样的接待,这有利于减少院团外出演出的麻烦,降低成本,并且有利于进行长期的交流演出,共同培育演出市场。张民说,与各地京剧人充分合作,无论是人才培养、剧目编排,还是演出交流、市场开拓等,对陕西省京剧院大有裨益。
“只有拥有自己的演出阵地,才能做到日积月累的业务练兵,从而提高专业水平。”在1月19日举办的“津闽秦国粹流芳——京剧在陕西发展”研讨会上,众多业内人士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会上,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评论家孙豹隐,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以及津闽秦三家京剧院领导班子成员共50余人,为陕西京剧发展出谋划策。张民介绍,陕西省京剧院将举好一面旗帜,做好尚派艺术的传承;推出一批品牌,增加品牌剧目影响力;引进一批人才,不拘一格广纳贤才;制定一套机制,激励干劲、提高待遇、改善环境,努力将陕西打造为京剧艺术的西部高地。记者 秦 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