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暖赣州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江西记者 柯中华 伍文珺 通讯员 严 俊

伴随着《八子参军》拥军专场的结束,2017赣州第二届文化惠民周于日前落下帷幕。本届文化惠民周共有21项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让23万余赣州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

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将文化惠民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充分发掘文化特色资源,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内容丰富凸显别样精彩

文化惠民周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安排的21项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里,包含了群众性展演10项18场,专业艺术精品展演6项10场,展览3项,书画、读书类活动2项。这确保了天天有节目,精彩不断档。

1月9日晚,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赣州行慰问演出的现场座无虚席。婺剧《白蛇传》选段中,“许仙”跪步、吊毛、抢背、扑虎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叫好声。“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听戏,现场听真人唱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当晚,63岁的李茹萍女士拉着老伴专程从赣县区赶来,一睹名家风采。

素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美誉的赣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赣州非遗精品节目展演中,民俗舞蹈《黄元飘香》《擂茶飘香》、赣南采茶折子戏《魂牵梦绕牡丹亭》、客家民俗舞蹈《织带情》《情系蓝巾帕》一一呈现,大放异彩。“将赣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创新,非常好。”市民周睿表示。

赣州还坚持资源整合,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型专题摄影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优秀美术作品展等活动融入文化惠民周,令观众应接不暇,为之惊叹。

全民参与乐享精品文化

1月13日,在2017赣州第二届文化惠民周系列活动之采茶(健身)舞大赛总决赛中,12支代表队登台“斗舞”。不少演员走下台后纷纷表示,这个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和其他队伍交流,非常给力。

近年来,赣州市宣传文化部门把文化的“种子”植入城市社区、乡村田野,如今已是满园芬芳。本届文化惠民周共有5000余名演职人员参与,其中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70岁。他们大多是普通群众、基层的文化能人和草根艺人,这体现了惠民周“让群众当主角”的要义。

本届文化惠民周注重节目精品化,既积极引入外来精品节目,又充分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在展现赣州近年来文艺创作成果的同时,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感受赣州文化、加深对赣州了解的窗口。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赣州行慰问演出,2017赣州少儿春晚,江西优秀青年歌唱家新年音乐会,“赣州好声音”通俗歌曲演唱会,京剧票友迎春演唱会接连上演;兴国山歌剧《老镜子》、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畲族风情山歌剧《畲山情歌》和赣南采茶(现代)精品小戏小品4个赣州市优秀舞台创作剧目逐个登台。

惠民文化不设围墙

1月15日上午,在赣州市新老城区结合部的黄金广场,绵延数百米的书法台前人头攒动,赣州百名书画家正义务为市民题写春联。短短两个多小时里,书画家们送出了数千副春联,老百姓们喜笑颜开。该项活动在赣州已连续开展16年,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点赞。

就在不远处,“文化惠民 书香赣州”全城读书活动火热开展,200多本电子书的二维码印制在展板上,市民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就能将喜爱的书带回家。“这本书我很早就想读了,现在还能免费阅读,真是太方便了。”市民朱萍高兴地说。

据悉,为让更多普通群众享受到文化大餐,赣州在做好文化惠民的同时,在服务群众上着力下工夫。

为提高文化惠民周的群众知晓度,让群众更好参与,赣州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微信、微博、手机报等媒体,以及市内大型广告牌、宣传栏,提前预热,广泛宣传;在节目活动设置上,尽力切合百姓文化需求,确保各行各业、各年龄层次的市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大餐。

赣州还不断完善和优化服务细节,如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赣州市群众艺术馆、章贡区文化馆、老年大学、中山路社区、佳艺琴行等10个取票点,市民凭身份证可免费领取入场券。群众领票积极性很高,门票常常在一两个小时内被抢兑一空。又如,在活动现场安排文明志愿者引导人员,将入场券设置成不同的颜色,方便观众辨识,体现了“文化不设围墙”的理念,让老百姓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