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宏 王 婷
一年,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568个,已累计建成6527个;
一年,新建“漂流书亭”50个,农村出版物发行小连锁网点达403家,城乡阅报栏(屏)达1.5万个;
一年,新建镇级影院102家,银幕504块;影院累计播放电影82万场,实现票房3.04亿元;
一年,全省共演出公益文艺节目1.95万余场次,送书下乡258余万册,举办各类讲座和展览4560余场,开展文化走亲活动1380余场;
……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于悄然无声。在浙江,一座座公共文化设施拔地而起,一项项文化惠民举措落地生根,一场场精神文化盛宴从原来的生活“调味品”变成了现在民众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利民的举措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增长着的文化需求。
一方天地,文化地标“满堂红”
背倚玉皇山,毗邻西子湖。如今的浙江美术馆,已经成为浙江文化的一个重要地标。
这座艺术殿堂去年刚刚完成开馆6年多来的首次修缮,升级后的浙江美术馆一如既往,频频推出高水平的免费艺术大展,让观众大呼过瘾。
这个不满“8岁”的文化场馆,如今已跻身全国重点美术馆之列,每年举办各类展览约50个,公共教育活动达300场次。
18公里外,另一个文化地标,有着同样的风采。
依傍转塘象山,俯瞰钱江潮涌。浙江音乐学院刚刚过了一周岁生日,却已成了怀揣着音乐梦想的莘莘学子争相报考的艺术殿堂。
这些,得益于浙江持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营造的一流硬件环境。
不仅是一个美术馆、一所音乐学院。在杭州市主城区,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话剧艺术剧院、浙江音乐厅等“老”场馆,也陆续旧貌换新颜;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等“新”场馆,正在一点点拔地而起。浙江大地处处“满堂红”。
农村文化礼堂,这个发轫于浙江临安的文化惠民品牌,已连续第5年列入浙江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目前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6527个,计划到2018年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万个。
大到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文化广场,小到社区文化中心、书报亭、阅读屏,它们如一座座文化灯塔树立在浙江大地,照耀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一种服务,文化供给开“新方”
你“点菜”我“买单”,文化服务网上“淘”成为浙江老百姓享受文化供给侧改革成果的又一举措。浙江舟山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社会化运作平台“淘文化网”的成功运行即是有力例证。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淘文化网站上,有近百支文化团队提供综艺、电影、图书、讲座等“菜谱”,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点单”,双方达成交易,政府再进行购买。这种政府购买文化服务于民的方式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此外,浙江还建立了一套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超市式”供给和“菜单化”服务已成常态,实现了送文化从“由上而下”向“上下互动”的转变。
以遍布全省的农村文化礼堂服务为例,“百名专家联百村四季行动”等系列活动编制了内含2100多项服务内容的供给“菜单”,供基层群众“点单”。农村文化礼堂的服务真正贴近了老百姓所想、所需、所盼。一位艺术家说,文化礼堂是艺术作品的“试金石”,这里的掌声不会骗人。而许多乡亲则表示,文化礼堂是我们大家的“家”,这里的节目大家爱看。
欢声笑语里,文化滋润了心田。
一腔热情,向美向善活力扬
这是一种双向的力量。“种”下去的力和“长”出来的力,相生相长。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1.95万余场次公益文艺演出,258余万册图书,4560余场讲座和展览,1380余场文化走亲活动,在浙江大地希望的田野里扎下了根。送下去的文化“种”进了城乡百姓的心田。
在各方合力施肥、浇水和培育下,深埋于乡间土壤的文化种子逐渐发芽、抽穗、开花,群众积蓄已久的文化创造热情也被激活了:
利用文化馆、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礼堂等场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到处开展。
以文艺赛事推动作品创作,浙江新农村建设题材小戏会演、中国梦·乡村诗歌大赛、浙江新农村建设题材歌词大赛等展演赛事热火朝天。
“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家训”“我们的讲堂”等系列活动,激发出文化的内在活力,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各项活动的主角。
“农民演,演农民”,文化礼堂唱大戏,男女老少齐上场,成为浙江乡村过年、节庆活动的新风尚,“乡村春晚”已成为过年、过节的标配。
载歌载舞中,满是民众对真善美的渴望。
一张网络,全省开花遍地香
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张“网”上,浙江同样奋勇争先。
在温州,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城市书房”温暖的灯光为伴。截至2016年底,温州已建成25家“城市书房”,接待读者161万人次,外借图书72万册。而这个新鲜事物的诞生,离不开温州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市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探索成立图书馆理事会的创新之举。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质扩面。比如在文化礼堂管理方式创新上,浙江正在探索“理事会”“俱乐部”“文化众筹”“乡贤驻堂”“志愿服务”等机制,以促进农村文化礼堂管理社会化。
文艺人才培养也不断提速增效。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积极举办农村文化礼堂业务建设系列培训、全省文化志愿者人员培训、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长培训班、全省文化馆馆长培训班等示范性培训班,市县文化部门面向农村组织培训文艺骨干22万余人次。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均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文化部的验收,并被作为示范在全国推广。
这些,宛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出了文化惠民的华彩乐章,涵养丰润着老百姓的精神家园。
如今,浙江大地沐浴着文化的阳光,人们踏歌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