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第二十七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与游戏机器人互动。
5月31日至6月3日,第二十七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河北廊坊举办,来自全国的45个代表团共960家出版发行单位参展,参展图书品种约25万种,新书15万种,入场观展总人次达81万,订货码洋42.3亿元,展会现场和惠民书市销售码洋4100万元,各类主题活动总计240多场。为期4天的书博会,使读者既与一本本图书相遇,也与文化名人、最新潮的阅读理念相遇。
本届书博会开幕前夕,河北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全民阅读预热活动,其中的“书博大篷车·美丽河北行”行程1.6万公里,累计组织展销图书40万种200万册,直接参与群众达50万余人次,在河北省营造出了关注、支持、参与书博会和“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
书博会现场还借助数字科技的力量助推全民阅读。在廊坊展区,水雾投影以雾气当幕布播放影片,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拍照。不少展区配备了特殊的工作人员——机器人。据了解,这些机器人主要针对家庭设计,具有陪伴和助学的功能,其中游戏机器人吸引了许多小朋友体验。
与全民阅读相伴出现的则是越来越普及的数字化、碎片化阅读方式,在这种趋势下,如何看待当下的纸质书籍阅读?古籍图书出版与阅读的出路在何方?
书博会为此特别举办了8场“红沙发”系列访谈和第十届读者大会,让读者与阎崇年、梁晓声、曹文轩、张悦然等文化名人一起谈纸质阅读。
“读纸质书能使人沉静下来。面对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要想以个体的力量去对抗,很难,而读纸质书却能帮助我们。”著名作家梁晓声认为,家长应该经常翻阅书籍,让孩子们耳濡目染自小懂得书为何物,书籍应该成为每个家庭的宝贵之物,父母们读书的行为能深刻影响到孩子对书籍的认识。
“读书,读的是知识、体系、经典,读的是智慧。”阎崇年更是大加肯定纸质书籍的魅力。他说,碎片化阅读能为读者打开多元的阅读窗口,及时获得有效信息,而纸质书籍的魅力在于为读者提供严肃完整的阅读体验,因此,纸质书籍是培养这个时代专注品质的利器,与时髦的电子阅读互有侧重、互为补充。
6月2日下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古籍出版的使命、担当与创新”论坛在书博会河北展区举行,岳麓书社社长易言者、巴蜀书社总编辑侯安国、天津古籍出版社社长张玮等人共同探讨了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版界尤其是古籍出版单位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如何满足更广泛的读者需求,更好地打造传世精品等话题。
与会人士认为,由于年代久远及语言文字上的一些障碍,古代典籍与今天的读者之间产生了一定距离。当下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更多关注流行文化,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花费在阅读古典名著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喜爱古籍并能够读懂古籍的人也越来越少。
除了分享各自在古籍出版、历史文献整理、传统文化普及等方面的经验,与会嘉宾还就创新古籍出版的新举措、新做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助力古典书籍融入全民阅读,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产业、新平台;要拥抱新技术,为传统出版插上互联网翅膀,打造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打造新业态和新的出版产品,把握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集聚多元化文化消费业态。(中国文化传媒网驻河北记者 李秋云 通讯员 信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