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拓展青少年教育 助力文化服务升级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党建带群建 助力文化服务升级

——中国国家博物馆拓展青少年教育纪实

自2011年3月新馆恢复开放以来,累计接待观众超过4200万人次,举办350余个陈列展览;组织高水平学术讲座、文化论坛、艺术沙龙、非遗演出380余场;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超过25万小时。联合北京地区教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2382课时。每年前来上课的中小学生超过18万人次,授课时间超过1.5万课时……

这组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的数据,源自每位国博人的辛勤付出,尤其是是国博党委、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党支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要求,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带群建,使团队力量得以凝聚与发挥。

“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博物馆与学校这两大社会公共资源的整合,还关系到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与文化模式的构建。”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主任黄琛说。

教育是博物馆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它以陈列展览为主要阵地,通过多种手段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多年来,国博在承担社会公众教育职能方面不断探索,尤其在拓展青少年博物馆教育内容方面持续发力。

作为国博最核心的教育阵地,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近年来联合北京地区教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2382课时,每年接待前来上课的中小学生超过18万人次,授课时间超过1.5万课时。“国博所开设的课程目前已呈体系化,按内容不同可分为‘稚趣’系列、‘认知’系列、‘博悟’系列和‘养成’系列。”国博社教部工作人员刘林琳介绍,按目标对象不同,可分为“阳光少年”系列(以家庭为单位的儿童群体)、“社会大课堂”系列(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校群体)和“文化博览”系列(不同文化背景的成人观众)。

国博在发挥陈列展览社会教育职能的同时,还推动了一系列博物馆社会教育出版物的出版。近日,《博悟之旅》《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等教材的研发、出版与应用,馆校资源融合新模式的建立与不断完善,使国博在此领域成为文博界的一面旗帜。此外,国博还出版了《国家博物馆教育体验项目案例分析》《认知——国家博物馆课程学习绘本》《复兴之路——国家博物馆课程学习绘本》《中华传统文化养成教育——博物馆综合实践课程》等一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的普及型出版物。

与开发的丰富课程相媲美的,还有国博实力雄厚的讲解团队。国博除了有一支专业的讲解团队外,国博志愿者协会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其成立10多年来通过规范制度、强化培训,逐步形成一支功底扎实、感情深厚、联系紧密的志愿者骨干队伍,成为博物馆公共服务力量的有力补充。“累计为观众提供志愿服务超过21万小时,平均每个开馆日服务22小时。志愿者认真的态度、专业的水平、生动的语言,成为国家博物馆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国博社教部讲解培训室主任李莎说。

“新馆开放以来,我们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步伐,在创新公共服务模式、深入开发公共教育内容上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发挥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作用、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作用、引领文博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示范作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说。

对青少年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夯实做人的根基,这项工作关乎千秋,也是党建带群建的重要抓手。黄琛说,文物适合孩子的具象思维,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实证思维,培养学生追求真实的态度和深入探究的能力。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个人头脑中进行的个体活动,而是更多的发生在学生与周围世界的多重互动与对话之中。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注重教会孩子用心灵与文物对话,唤起孩子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帮助他们以历史为线索,以文物为载体,不断探寻新知。

同时,国博为孩子提供比较系统和准确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培养兴趣,形成对中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正确认识。据介绍,国博课程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目标。在实践中,博物馆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摸索出“双师授课”“打破学科壁垒,在一堂课上完成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认知教育与规则教育同步进行”的教学理念,在全国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我们把多彩的世界当做教科书展现给孩子。”刘林琳介绍,开放的学习内容、开放的师资构成、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视野越过了学校围墙,让学生通过博物馆放眼社会,立足中国文化,放眼世界文明,促其养成利用资源自觉开展学习的习惯。

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取得的成绩与该部门党支部的基层党建工作密不可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黄振春看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不断增强,对其具体业务开展与工作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党支部书记,黄琛认为,博物馆的业务工作与党组织生活是相互融合交织的,“学习、分享、奉献”是支部结合部门业务特点给每一名党员提出的工作要求。党支部的每一次党组织生活会,都力求开得有内容、有质量、有深度,在不断的学习中,党支部坚持用“两学一做”武装思想,指导工作实践。党支部在一次次实践中提炼经验与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创新服务理念,致力于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目前,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有员工102人,是国博诸多业务部门中人员较多的一个。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同志88人,占比86%;党员29人,入党积极分子15人。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党支部有一个长期坚持的好传统:支部工作一贯注重思想作风建设,注重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注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党支部还有向社会发挥党建带群建的良好风气,走出馆舍到社区送文化的服务。据了解,该支部作为中组部和文化部指定的试点支部,与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正义路社区达成了“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协议。之后,党支部积极发挥专业、人才和平台资源优势,精心组织筹划了系列活动,组织专家学者到社区服务,为社区群众送去专题讲座和流动展览等。

国博社会教育宣传部始终把“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放在首要位置,以“学习、分享、奉献”为指导思想,围绕免费开放组织各项工作,真抓实干、锐意创新,着力发挥自身在博物馆公共教育职能上的优势,让优秀文化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本报记者 薛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