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国际视野 聚焦市场转化
——2017年手工艺设计国际高级研修班结业
为助力中国传统工艺传承与振兴、推进手工艺设计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首都博物馆主办,中国手艺网承办的“艺术专业与管理人才国际交流项目——2017年手工艺设计国际高级研修班”日前在京结业。本次研修班共邀请中、法、美、日四国的9位专家、学者授课,68名手工艺设计、艺术创作、艺术品经营及相关领域人员参加研修。
开拓国际视野,学习先进经验
本期研修班举办了手工艺国际论坛、专家演讲、学术研讨、案例分析等活动,专家、学者积极分享本国手工艺发展经验,并与学员交流互动,大大开阔了学员的视野。
研修班上,美国库珀·休伊特史密森设计博物馆策展人玛蒂尔达·麦奎德分享了对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理解。“现代社会,手工艺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设计师或手工艺者可以在传统技巧中,融入像电脑辅助设计一样的现代技巧,用现代语言诠释传统手工艺,这需要留心观察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何融入并发挥作用。”玛蒂尔达·麦奎德说。
“当下旅游业发展已渐趋融合,消费者需求也日渐多元。可以不断总结手工艺的地域特征,实现其与旅游资源的不断融合。”法国国立手工艺行业学院原副院长玛丽·阿斯琪耶·梅萨日分享了法国手工艺与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认为手工艺与其他行业融合可以实现协同发展。
“先人的智慧一定会帮助我们的未来。”日本IDK设计研究所株式会社社长、工业设计师喜多俊之阐释这一设计理念时说,“传统手工艺品经过创新能够让生活更美好、心灵更富足。设计师要了解传统工艺,手工艺匠人也需要了解设计师的工作内容。双方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互相尊重对方的工作,把产品做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宝华认为,今天,传统跟现代、东方跟西方、本土与外来,丰富多彩的传统工艺能够通过交流和借鉴找到很多结合点。“二合一”或“三合一”,以传统工艺为代表的不同文化跨界融合,能够在传承发展方面释放更大能量。
借鉴研培计划,倡导交流学习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表示:“振兴手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而‘人’在手工技艺的历史起源、传承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手工艺设计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是当下发展与振兴传统手工艺的重中之重。”
为助力手工艺设计和管理人才培养,本期手工艺设计国际高级研修班充分吸取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的有益经验,为学员提供高校学术资源及交流学习平台,倡导非遗传承人群主动学习,鼓励跨行业切磋交流,将国外先进发展理念与国内传统工艺发展现状有机结合,帮助非遗项目从业者等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
“这次学习不仅开拓了视野,了解了政府对手工艺设计的政策支持重点,还认清了手工艺的发展方向。通过这次学习,我结识了很多老师和朋友,使我从选材角度到创作细节都有了更深领悟。”参加研修的河北省工艺美术研究院副院长郭海龙表示。
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刘钟萍坦言:“能与全球知名专家和手工艺人深度交流,让我对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传统技艺视觉和审美上有了很大进步,眼界和格局有了很大提升。经过研修,我对之前关于作品创新、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困惑有了新的思考——作品一定要在生活中‘活’起来,它不是一件橱窗里的摆设,而是实实在在、能与人们美好地联系在一起的作品,传统工艺要有温度地传承下去。”
聚焦市场转化,助力精准扶贫
在中国传统工艺传承发展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转化,使其发挥促进就业、增加从业者收入、促进文化助力精准扶贫的作用,受到业界广泛关注。为此,本期研修班围绕传统工艺市场转化,重点安排相关授课与研讨内容,研修成效显著。
开封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李力在授课中举例:“现在,我们更多的是为做好一个产品去找买家,对于买家为什么买、合不合他的装修风格、摆在哪里更好,这里面还有很大的思考空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原博也认为,旅游会为传统工艺振兴带来很好的前景,但怎么去做内容,如何设计产品体验环节让体验者留下深刻印象,进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并带来更多用户,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思考。
专家的授课和分享在学员中引起热烈反响。在本次研修班的特色手工艺交流活动中,学员踊跃发言,共同探讨如何使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助力市场转化。“90后”学员李修竹谈道:“当下年轻人对手工艺有很大的消费需求。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科技和影视的力量来打破局限,在材料、设计、传播、生产方式等方面进行变革,在保留传统工艺精华的同时进行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
常会学 冷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