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甚至富脑袋比富口袋更重要。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同志在江苏省委十三届二次全委会上再次强调,把富民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检验标准,并要求着眼大民生的视野来把握百姓的期盼,把文化富民作其题中应有之义,从而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很长时期文化工作的努力方向。
文化富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改善文化民生,做到守住底线、确保基本、提高质量。所谓守住底线,就是要做好底线文化民生工作,为困难群体做好文化民生托底;所谓确保基本,就是要重在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所谓提高质量,就是要通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质,满足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新期待、新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就要求我们从上述三个层次上精准发力,做好文化富民的“加减乘除法”。
“加法”,就是加强优质供给,增加文化福祉。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改善文化民生的关键环节,总体上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健康向上、喜闻乐见、满足多层次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既要不断创作精品,也要广泛引进精品。既要用好政府“有形的手”,加大财政投入,为百姓购买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又要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采取市场机制、有偿服务,丰富文化产品供给,还要用好群众“自我创造之手”,在各个层次鼓励、倡导、资助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使群众在自娱自乐中获得精神享受。
“减法”,就是减少无效供给,减少公共文化资源的闲置。利用各种媒体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强对公共文化的宣传,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民众知晓率。创新设置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增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吸引力。建立健全群众文化需求跟踪反馈机制,开展菜单式、订单式、定制式服务,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减少公共文化设施的浪费,减少群众不喜欢、不爱看、不爱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
“乘法”,就是充分释放文化惠民的乘数效应。根据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积极制定和出台撬动性强的公共文化政策,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同时,积极策划和实施带动性强的新的文化惠民项目,使全社会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的总量、质量大幅度提升,更好地惠及全体民众。
“除法”,就是破除影响文化富民的制约和束缚。要破除阻碍文化繁荣的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上的束缚,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封闭运行,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精准扶贫相结合,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传统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发展文化旅游相结合,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释放更多的文化富民红利。
文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