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拨千斤”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山东济宁:

“四两拨千斤”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推出非遗体验活动

济宁市第二届青年声乐大赛颁奖仪式暨惠民演出

苏 锐 乔 明 王生锋

“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这是山东省济宁市的金字招牌。在既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顺应民众需求,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文化产品?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提供了契机。今年7月20日,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启动。截至10月,济宁市落实文化消费财政资金500万元,前期通过山东省文化消费信息服务平台发放文化消费券240万元;举办各类公益文化活动303项,共5683场次,参与群众达465.4万人次;组织签约文化企业188家,平台注册人数1.04万人,领取消费券61347张,领取金额达232万元,直接带动消费1376.4万元。

借力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孔孟故里民众参与文化建设、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热情被进一步点燃。

科学组织运行 营造浓厚氛围

10月12日晚,容纳1000余人的济宁市声远舞台座无虚席,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山东梆子大型新编历史剧《孟母》在此举行首演暨喜迎十九大演出。感人至深的剧情、精致典雅的舞美、气势恢宏的音乐、委婉动听的唱腔、精湛娴熟的表演,充分展现了山东梆子的艺术魅力,为现场观众送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久久不愿离开。这只是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众多特色活动的一个缩影。

释放文化消费潜力,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提升民众文化获得感的有力举措。正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济宁市对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给予了高度重视。

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筹办期间,当地成立了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组委会,负责全市消费季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县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组织领导机制,形成了市县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

济宁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协调会议、全市动员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活动方案汇报,提出指导意见。

济宁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明确要求,要加强统筹协调、积极整合资源、加大宣传推介、注重活动质量、强化资金保障,全力扩大文化惠民消费季的文化惠民效益、充分释放社会文化消费潜力、切实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济宁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以“享受文化、品味生活”为主题,坚持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相结合、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突出重点、擦亮品牌、全力投入。

完善的制度设计,是保障工作取得成效的前提。

为办好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济宁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宣传推介等,为消费季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保障。同时,济宁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委、市文物局、市

育局等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政府,既结合分管范围和资源策划相关文化消费促销活动,又在整体推进活动中精心组织实施,有效确保了全市消费季活动的有序推进。

此外,当地还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优势,借助网站、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开展对文化惠民消费季的全方位跟踪报道,有效提高了消费季活动品牌的认知度。其间,济宁市文化部门还积极组织开展了文化消费进社区、进校园、进影院活动,提高公众对消费券发放领取的知晓度,方便民众参与,促进文化消费习惯的养成。

细化工作举措 调动企业热情

“今年是济宁市首次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也是济宁市文化系统近年来举办的历时最久、覆盖面最广的拉动文化消费的活动。”济宁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活动质量,济宁市在设置严格准入条件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广泛发动、公开招募方式确定参加活动的企业商户,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商户策划文化活动、设计印刷海报、落实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其参与积极性。活动启动以来,各类文化企业商户参与数量不断上升,先后有中国邮政济宁分公司、济宁新华书店、曲阜三孔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济宁影城、潘晓婷台球俱乐部、珠江文化体育等188家企业签约参加消费季活动。

文化消费季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科学严谨的惠民举措不可或缺。

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期间,济宁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推动文化消费走进寻常百姓家,给群众带来实惠,力促企业从中受益,真正做到惠民惠企。一方面,济宁市财政拿出500万专项引导资金,通过在文化消费信息服务平台等发放电子消费券形式直接补贴消费者,让群众享受文化消费的实惠。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整合市场资源,引导企业加大文化惠民投入的力度。当地还特别要求,企业在签订合作协议时,必须明确惠民条款和内容;在全市文化产业资金的支持上,也增加了鼓励企业促进文化消费、实施文化惠民的内容。

科学的引导激励,极大调动了当地文化企业参与文化惠民消费季的积极性。

其间,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各参与企业商户抓住机遇,积极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产品,吸引广大市民群众参与,全力拓展文化消费市场。

比如,济宁宣阜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建文化创意集市,开展线上线下创意产品销售,其推出的“老济宁记忆”系列文创产品、非遗传承体验课程等受到市民热捧。活动开展以来,宣阜巷共收到订单11510份,市民领取消费券面值276595元,直接带动消费1462638元。中国邮政济宁分公司成立专门项目团队搭建“惠民购”平台

精心设计组织产品,发挥渠道和服务优势,短短一个多月累计推广48214单,订单金额达11942162.28元。济宁亚龙书城开展“庆国庆过中秋双节书香展”,全场图书5折至8折优惠回馈广大读者,让每位读者在文化书香的浸润下感受精神的富足、享受读书的快乐。

丰富活动内容 吸引民众参与

发放文化消费券是文化惠民消费季引导和鼓励大众参与的重要举措。为方便群众参与到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中来,济宁市的文化消费券以电子券形式发放,通过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即可领取。领券后,凭电子券到签约商户进行消费可享受惠民折扣和文化消费券抵扣以及积分奖励等多项优惠。

消费券分为通用券和专用券两种,设6种面值,济宁市消费者在用券金额未超过个人年度上限额度500元的前提下,可多次申领。消费券使用范围包括文艺演出、图书报刊、影视音像、传统工艺、数字文化、文创衍生、文化旅游、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领域,进一步带动了群众的文化消费行为,有效释放了文化消费潜力,推动了全市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电子消费券的推出,不仅较好适应了现代消费习惯,还创新了财政资金的支持方式和途径,赋予了消费者更大的选择空间,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参与积极性更高,消费拉动效应也更为明显。

此外,文化惠民消费季开展以来,市文广新局主办的“永远跟党走”大型文艺晚会、“我为创城喝彩”济宁市新创作小戏小品汇演、济宁市第二届青年声乐大赛、“乐享济宁·共圆梦想”2017济宁月末系列音乐会等先后拉开帷幕,极大地丰富了消费季的内容;济宁市旅游委推出的国学经典研学游、文化经典体验游、圣地乡村生态游等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拓展了文化消费的空间;济宁市新华书店、亚龙书城、兖州读者书店等共同参与的惠民消费阅读季吸引了广大市民尤其是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特别是201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举办,将当地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推向高潮,在全市掀起了享受文化、共建文化、感知文化的热潮。

同时,济宁市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的主题活动也是精彩纷呈。为进一步挖掘古运河文化,10月1日至3日,“运河记忆”历史文化展览展示活动在济宁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现场通过创意运河木工、运河布鞋、“运河记忆”手工食品、传统服饰、运河绣球、“老济宁记忆”系列文创产品展销等,激发了全市人民对老济宁的记忆。同时,现场还设置了皮影制作、陶艺拉坯、木工体验、面塑、手绘团扇、剪纸六大非遗项目体验活动,成为市民国庆期间体验老济宁文化的好去处。

济宁市还坚持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策划推出了“儒学原乡·文化圣地”演出消费季活动、“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旅游活动、“运河记忆”历史文化展览展示活动、“未来畅想”数字文化推广活动、“国学体验”培训推广活动、“书香济宁”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聚焦济宁”书画摄影展示活动、“影动全城”电影促销活动、“中国梦 校园情”文化素养提升活动十大系列共168项具有济宁特色的文化精品活动,通过文艺演出、主题展览、创意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既拓宽了文化消费市场,又为群众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