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志愿服务交出群众满意答卷

来源:中国文化报

 

深圳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文化志愿服务就始终贯穿于城与人的发展过程之中,也正是这种乐于奉献的人文关怀铸就了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2011年12月5日,深圳提出“志愿者之城”建设目标,从6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目标,希望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者之城”。依托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历经多年的培育、引导和扶持,目前,深圳共有各级、各类文化志愿服务队伍230多支,登记文化志愿者超过2万人,其中完成系统注册的有12647人,累计服务时长年均近50万小时。由文化志愿者提供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已成为推进深圳文化强市建设的创新之举和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志愿者也已成为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

文化志愿服务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保障

在我国,文化人才短缺问题制约着不少地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如何破解成为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难题。深圳在探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也曾深受其扰。如何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公众参与机制?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这一系列问题引发了深圳文化管理者的深入思考。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不少人来这里打拼、创业、生活,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融洽,这里也汇聚了众多文化专业人才和热心人士。基于这样的城市氛围,深圳开始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组织、人士参与文化志愿服务,一方面为广大市民创造和提供实现自我价值、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有效破解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小马拉大车的“窘境”,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面和影响力。

2014年10月,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成立,总队秘书处设在深圳市文化馆,由深圳市文化馆事业发展部具体负责总队的日常工作和各项服务活动开展,对全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指导、监管,合理协调配置全市文化志愿服务资源。随着文化志愿服务总队的成立,深圳织起了一张覆盖市、区、街道、社区的四级文化志愿服务体系。总队对各区分队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服务内容、志愿者权益保障、经费支持等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引导文化志愿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经过几年时间,深圳文化志愿之花满城芬芳。

深圳市各区服务队分别探索具有区域和行业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包括覆盖全市的“四点半课堂”、由深圳市总队牵头的“文义惠鹏城”系列文化活动、文化志愿服务展示月活动和罗湖区“罗雪儿”公共文化超市点单式服务、福田区“托起梦想”公益培训工程、宝安区“文化春雨行动”、南山区公益文化服务、龙岗文化馆各类文化“送演”“送览”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品牌活动,成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标杆。

龙华区民治街道“四点半学校”不仅广受孩子与家长欢迎,还在全国家庭教育工作评选中获得“全国基层示范儿童之家”荣誉称号,并入选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七彩小屋”项目;2013年,关山月美术馆的志愿服务项目荣获文化部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优秀公共推广项目”;2015年,宝安区“文化春雨行动”获评“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并入选2015年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立项项目。

2016年,在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统筹下,深圳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超4000场次,参与志愿者超10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逾27万小时,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有效的文化支撑。

体制、机制保障文化志愿服务长效开展

随着志愿服务的需求及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保障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长效开展,深圳十分注重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2007年,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印发《关于实施和规范文化义工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市属公益文化场馆文化义工的招募程序、管理模式、激励措施、退出机制等作出引导;2013年,制定下发《深圳市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提出了促进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思路、举措;2014年,制定下发《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促进办法》,明确了全市文化志愿服务的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工作要求、促进措施、激励保障机制等相关内容,对全市文化志愿服务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促进作用。

为了保障市民更加便捷地参与、享受文化志愿服务,深圳开通了“深圳文化志愿服务”网,打造集注册申请、项目发布、志愿者招募、风采展示、活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志愿服务平台。此外,还建立了“深圳文化志愿”微信公众号,每天发布更新重要文化资讯和各服务队工作信息,在丰富文化志愿服务信息传播渠道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全市各志愿服务队和志愿者之间的交流管理。

“不管是普通文化义工还是文化专业人才,对于志愿者服务来说,大家都无私奉献,对于安排的各项工作都能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些源自规范化的建设与激励机制。”深圳市文化馆馆长刘兴范说。

在队伍建设及培育方面,根据个人爱好、特长和学习、工作经历的不同,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将志愿者分为专家型、专业型和服务型3个主要类别,3支队伍各有侧重、互为依托、互相补充。

为保障文化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还定期组织、邀请市内外专家到深圳市各级服务队培训志愿者骨干,如2017年邀请了中国志愿服务培训专家、北京企业志愿服务联盟秘书长王忠平和浙江省文化馆党总支副书记王全吉,举办“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与管理”专题讲座。除了邀请外部专家讲课,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还经常组织各级内部培训,总队专家型、专业型志愿者经常深入各级分队提供指导并授课,还在基层设立了各个艺术门类的专业辅导点。

同时,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全市示范项目、优秀团队、优秀文化志愿者和先进文化志愿工作者,树立榜样力量;通过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入户机制,将志愿服务时长直接挂钩积分入户。深圳市各区也对文化志愿服务制定了激励机制,例如福田的文化志愿者享有观摩公益性艺术演出、公益培训的优先权。

自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成立起,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给予80万元的资金支持,专门用于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统筹、宣传推动及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同时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将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全市各基层社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补助。另外,深圳市各区、街道也划拨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文化志愿服务,例如宝安区每年投入500多万元保障“文化春雨行动”文化志愿项目建设。

2015年,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成立,联盟模式开启了深圳文化志愿服务的新篇章,为深圳文化志愿服务总队与各级分队的活动开展、资源调度、业务培训、交流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有效提升了全市文化志愿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近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推动特区文化繁荣兴盛,以社会化动员实现文化志愿服务“人人可为”,以制度化规范确保文化志愿服务“成为常态”,以项目化运作让文化志愿服务“贴近需求”,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文化志愿服务“简而易行”,以社区化覆盖实现文化志愿服务“就在身边”,以国际化特色实现文化志愿服务“引领潮流”,使文化志愿服务真正成为了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力量。

戴 波 舒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