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见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幸福巨变,也看到了党和国家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提供的帮助。”十九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化馆美工苏梅说。
苏梅曾被选为十七大代表,今年又被选为十九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从北京回到家乡后,她走进机关、社区、军营,一场接一场地向基层群众传播十九大精神。“我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与领悟,是随着一次次宣讲和与基层人民交流不断深入、逐层递进的。”苏梅介绍,莫旗的220个乡村初步建成美丽乡村,旗政府所在地尼尔基镇已经被《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确定为西部100个特色小镇之一。
谈及作为党代表参加十九大的感触,苏梅坦言:“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听了报告深受鼓舞。”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达斡尔族有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8项自治区级、19项市级非遗项目。“这些文化遗产是达斡尔族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我们务必要保护好、传承好。”苏梅说。
苏梅钻研达斡尔族剪纸艺术多年,并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苏梅的剪纸作品多取材于达斡尔族的生活,耕种、打猎、捕鱼、采柳蒿芽、打曲棍球、荡秋千等场景在她的作品中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她的“哈尼卡”作品在首届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剪纸作品《丹顶鹤的传说》获首届中国“仙鹤杯”剪纸精品大赛特等奖。多年来,苏梅不断向世界展示着达斡尔族剪纸和“哈尼卡”艺术的魅力,还把这些艺术品带到了世界妇女大会、亚洲艺术节、上海世博会、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等国内外舞台。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多元,使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困境。达斡尔族民间剪纸艺术也面临很多困难。”苏梅说,“党的十九大对文化事业的发展作了重要部署,这让我们文化工作者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尤其是非遗保护充满信心。我愿意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竭尽所能。”为了传承、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年苏梅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和创新中,向达斡尔老艺人学习求教,努力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十九大后,苏梅给自己定了新目标:“在剪纸、服装设计、“哈尼卡”创作等领域,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开办好民族文化讲堂,举办更多的培训、讲座、座谈,做一个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弘扬者。”通过学习宣讲十九大精神,更让苏梅领悟到文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必要性。“人民的文艺,一切为了人民,文艺工作者必须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反映新时代主题的作品,这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她说。
“我坚信,在党和国家支持下,莫旗以达斡尔族为主体的各个兄弟民族,将按照十九大规划的宏伟蓝图团结拼搏,与自治区人民一道‘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苏梅说。
(记者薛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