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展演成果丰硕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集中展示艺术创作成果

2017年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展演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北京京剧院《党的女儿》演出现场

12月10日,京剧《大宅门》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连演两场后,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2017年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展演”正式落幕。本次展演自10月25日启动,共有23台剧目46场演出在北京各大剧场陆续上演,剧目涵盖戏曲、话剧、舞剧、曲艺、儿童剧、杂技、音乐会等多种艺术形式,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展演每两年举办一次,本次展演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展示近两年北京市艺术表演团体的创作成果。剧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反映了近年来北京优秀剧目创作发展的整体水平,展现了艺术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不懈追求。

诠释不忘初心

革命题材受关注

11月7日至8日,京剧《党的女儿》《大钊先生》和评剧《金沙江畔》3部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在首都舞台同时上演。本次展演有8部革命历史题材剧目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掀起一股讴歌革命英雄、不忘革命初心的热潮。

10月27日,交响音乐会《喜迎十九大·颂歌献给党》由指挥家谭利华指挥,北京交响乐团全新演绎大型交响组曲《江姐》,以一系列耳熟能详的音乐、激越澎湃的旋律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谭利华表示,北京交响乐团要普及高雅艺术,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尽自己的力量。

京剧《党的女儿》是北京京剧院积极探索流派创新的成果,由张派名家王蓉蓉领衔主演。王蓉蓉表示,这部戏在艺术上有很大创新,吸收了很多江西民间小调,并与京剧巧妙融合,非常好听。同时,其还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信念,这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让观众看后能有所收获。

新创京剧剧目《狼牙山》、红色经典评剧《金沙江畔》、木偶剧《红军的战马》等革命历史题材剧目都受到好评。一位观众留言道:“《狼牙山》既演出了信仰的光芒、英雄的气概,也演出了凡人的悲喜。”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认为,《狼牙山》在舞台上既有现代声、光、电音效的整体效果,又很好地使传统京剧的呈现形式处于基础地位,非常震撼、感动人心。

“演出有笑点更有泪点,情节上的铺垫转折与感情脉络的发展变化,让我忘了这只是一部给孩子看的木偶剧,我完全被故事吸引,演出结束时我已经泪流满面。”一位观众这样评价木偶剧《红军的战马》。

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剧目受追捧

京剧全本《玉堂春》、昆剧《汤显祖与临川四梦》、京剧《大宅门》……优秀传统剧目特别受追捧,是本次展演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成为文化自信增强的有力佐证。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推出的京剧全本《玉堂春》是最受欢迎的剧目之一,售票率、上座率达95%以上,网络抢票的换票率达到94%。

本次展演戏曲类剧目所占比重较大,在传承经典戏剧文本、经典艺术形式的基础上,以新手法、新视角增加了现代性的阐释。北方昆曲剧院的《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追寻历史上汤显祖创作“四梦”的足迹;北京京剧院和北京厚阳文化公司推出的京剧《大宅门》进行戏曲、影视、流行乐等多方跨界合作,对戏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大胆探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春秋笔》保留传统剧目精华,演绎了张恩跌宕起伏的命运;北京市曲剧团根据老舍同名话剧改编的曲剧《方珍珠》在重排中既保留了浓郁的京味儿,又融入了当下的审美。

助力传播正能量

主旋律作品受热议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的4部民营剧团新创剧目在展演中集中亮相,展示了基金扶持艺术创作的初步成果,体现了民营剧团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

京昆文化艺术团推出的京剧《大钊先生》通过讲述革命先烈李大钊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中可歌可泣的事迹,突出表现了主人公“铁肩担道义”的大无畏精神。北京凌空评剧团评剧《潮白人家》以北京榜样、顺义道德模范周红为原型,展现了“80后”的精神追求。北京一九九八国际青年艺术剧团的话剧《京西那一片晚霞》以革命老将军的感人事迹激励当代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吴朱红戏剧工作室出品的话剧《生命观察站》题材新颖、关注现实,在戏剧舞台上成功塑造了青年环保志愿者的艺术形象。

用艺术启迪人生

儿童剧目受欢迎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儿童剧《宝船》是老舍先生唯一一部儿童剧作品,从儿童天真而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出发,剧情曲折离奇、紧凑生动,是经过市场考验的儿童剧佳作。北京儿童艺术剧院推出的儿童剧《胡同.com》,既有童真童趣,又有浓浓的京味儿,让小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懂得理解与包容。

两部儿童剧在本次展演中深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售票率和上座率都比较高。尤其是儿童剧《宝船》上座率达到96%,演出结束时,所有演员面向LED大屏幕上的老舍照片鞠躬致敬,老舍也用他温润的眼神“看着”台下的孩子们。“快长快长,乘风破浪”这是《宝船》中老舍创作的一句台词,也是对孩子们的一种期望。

京津冀协同发展

加强三地文化交流

为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本届展演特邀天津、河北两部作品参加展演,两地新创剧目精彩亮相进一步加强京津冀文化交流。

河北梆子《李保国》作为本次展演首场演出10月25日登陆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3位梅花奖得主同台亮嗓,梅花奖获得者邱瑞德、吴桂云在剧中分别扮演李保国和奶奶,“二度梅”获得者许荷英扮演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演出中,全场不断响起热烈掌声,不仅是为三朵“梅花”的唱腔,也为其中感人的情节。

天津京剧院京剧《狄青》以“狄青风雪夺征衣”为蓝本,全面展示了以武生为代表的武戏精髓,为首都观众展现了京剧武戏的独特魅力。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站起来,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叫好声。

大力文化惠民

网络抢票受青睐

为让更多首都市民欣赏高水准文艺演出、共享文化发展繁荣成果,将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本次展演在开票前期开展了网络抢票活动,市民用20元优惠价格就可以抢到两张票,演出当天直接到剧场门口换票观看演出。网络抢票在10月24日至11月3日期间举行,1900张优惠门票被全部抢购一空。舞剧《丝路长城》等剧目现场换票率达100%,京剧《玉堂春》、语言杂技剧《北京》等剧目现场换票率达90%以上。

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影剧院上演语言杂技剧《北京》的现场,一位带着孩子来换票的家长表示:“一直想带孩子看中国杂技团的演出,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希望这种惠民活动能经常有。”

除了网络抢票,本次展演还举办了“2017年北京金秋优秀剧目展演官方微信平台”赠票抽奖活动,市民参与热情非常高,尤其是一些老年戏迷粉丝,几乎每场都参与。46场演出共赠出免费门票200余张。

推动文化共享

公益演出精彩呈现

本次展演期间主办方举办了3场公益演出。11月10日,数百名北京冬奥会建设者在延庆区冰雪小镇文化中心礼堂观看了杂技《绝技天工》专场公益演出。中国杂技团精心挑选了《球技》《绳技飞叉》等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为延崇高速项目部一线建设者送去了精彩的慰问演出。12月5日,北京市工会政法卫文系统干部职工、部队官兵、北京市文化中心建设者近600人,在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观看了中国评剧院原创评剧《藏地彩虹》。12月6日,北京健翔学校的近百名特教儿童在校观看了木偶剧《白雪公主》专场演出,孩子们感受到舞台艺术的魅力,木偶艺术为他们带来了无限快乐。

隗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