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沥镇党委、政府用大文化的概念,探索文化引领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大沥特色、彰显大沥魅力的文化创新之路,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大沥样本”。
创新探索:以文化引领社会发展
2014年,大沥镇在广东省率先出台了《大沥镇公共文体发展扶持资金实施方案》,2015年进行修订并出台《大沥镇公共文体发展扶持资金竞争性资金评审实施方案》,包括6个实施细则。镇财政为此每年投入900多万元,扶持力度之大、覆盖面之广,位居广东省内镇级单位前列。今年上半年,共有410个项目获得565.57万元资金补助。
大沥镇注重借助上级、区域文化单位等各方力量,通过资源整合、强强联合,探索文化发展新模式。如率先加入佛山市联合图书馆体系;联合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举办2016“顺德·大沥”文化艺术展演系列活动,探索文化馆站联盟合作服务新模式等。
面对辖区人口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大沥镇不断创新文化活动的方式方法,每年举办300多场文化活动,可谓天天有精彩、场场有亮点、处处有特色。2007年打造了佛山首个镇级群众文化展演平台——“大众广场缤纷SHOW”,为群众搭建展示舞台,至今已举办近300场演出。2008年起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与40多个社区、企业单位合作共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文化直联”:以有效供给满足群众需要
为了解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014年,大沥镇以南海区全面铺开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为契机,创新推出了“文化直联”工作机制。文化站工作人员走到群众身边,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并根据需求和爱好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经过“文化直联”,文化部门发现了蕴含在基层的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充沛的文化活力,指导群众因地制宜地打造彰显社区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如结合华夏社区的“礼义”传统,用互动体验的方式举办华夏礼义节、开笔礼、成人礼等活动,并在蟾兴公园建设“六艺八德”文化景观。
在“文化直联”的指导下,各社区深挖文化特色并将其发扬光大,如沥兴社区的粤曲发烧友聚会、直街社区的“书香寻梦”、岐城社区的诗书画文化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精品培育:以优质产品引领群众追求
为打磨文艺精品,培育文化品牌,大沥镇对文艺创作及群众文艺社团进行扶持。重点文艺创作、重点剧目舞台演出每项可获最高3万元的资助,出版各类作品集每项可获最高8000元的资助,本地文化精品“走出去”每项可获最高5万元的资助,极大地调动了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积极性。
大沥镇不断为文艺社团的发展提供丰厚土壤。自2004年起,针对艺术人才创新推出“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公共文体发展扶持资金每年为11个镇级协会提供专项经费。结合“走出去、请进来”,为文艺骨干传经送宝,并实行积分制,鼓励和资助文艺人才创作、参赛。2008年,大沥镇组建了“文化义工队”,实施聘任“社会文化指导员”制度,吸纳高端人才为顾问。
为发掘精品节目、培育文艺人才,大沥镇除了打造“大众广场缤纷SHOW”外,还连续两年举办“我要上大沥春晚”文艺展演活动,成为镇内深受群众认可的才艺展示舞台。
为解决文艺精品创作面临的人才缺乏问题,大沥镇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遴选优秀人才。通过这种方式,话剧《穷孩子·富孩子》成功争取到广东省文化馆为指导单位,由该馆专家陈才担任导演,并邀请广东歌舞剧院、南方歌舞团等专业院团的专家参与幕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