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连着穷山沟,习总书记不会忘了穷人家!”“春风吹自中南海,青石山上花盛开。”12月20日晚,观众潮水般的掌声一阵盖过一阵,这是莆田市“新时代新征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文艺汇演中,朗诵剧《春到青石山》演出时的动人一幕。这场演出是按11月23日福建省“新时代,新风采”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文艺巡演莆田站为蓝本复排的,《春到青石山》也是受巡演蓝本启发“孵化”出的作品。
从11月17日首演到12月6日,这场以十九大报告为演出内容、创造性地将理论宣讲和文艺演出融为一体的巡演,在福建各地市演出,共奉献23场。与此同时,各地市按蓝本复排启动县、乡、村巡演。在巡演推动下,目前福建各地已开展近330场演出,观众近20万人次。福建文艺宣讲巡演从一个侧面生动回答了怎样通过文艺方式让十九大精神深入百姓内心。
“这个节目使我想起儿时的农村生活。”11月28日,在福建南平建瓯市闽源广场看“新时代,新风采”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文艺巡演时,老农民梁振盛流下了泪水。让他感动落泪的原创小品《定心丸》,正是巡演的保留节目。这件作品以生动、接地气的表达,讲述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亿万农民十分关注的议题。12月5日,巡演来到小品故事原型所在地宁德。宁德市副市长林月玲说,小品《定心丸》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福鼎市赤溪村的扶贫经历为原型,把赤溪的扶贫故事融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助力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了宁德干部群众努力奋斗奔向美好生活的豪情。
《定心丸》以生动具象、通俗易懂方式解读十九大报告,是此次巡演中12个原创节目的缩影。在创作素材上完全以十九大报告为内容,节目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传播的小节目为主,如快板《思想灯塔》、相声《数字看变化》等,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巨大发展变化用数据直观呈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成为演出吸引眼球的亮点。11月24日,在巡演泉州站,美国艺人墨弘观赏了魔术《点赞新时代》、杂技《中国力量》等节目后说:“这些地方特色浓郁的节目很有观赏性,让我对中国、对福建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节目中,听到总书记的声音特别振奋人心。”武警总队莆田支队徐超凡说,巡演的多个节目巧妙地将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指示的原声等重现,自己在部队办板报、听交流报告的基础上,看了莆田这场演出,对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原原本本地演,轻轻松松地看,实实在在地学——巡演不仅用文艺形式解读十九大报告,也如梁振盛所说“把大道理讲成了农民的心里话”。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福建文化战线吹响巡演创排集结号。福建省文化厅厅长石建平召集主创团队召开20多次专题讨论会,对演出剧本创作和串联词写作进行修改,针对走台彩排和现场演出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为保证演出质量,福建省属6家院团、文化单位与福州市等地的精兵强将加入主创团队。承担此次演出主体任务的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动员全体演职员率先投入排练,参与创排演出8个节目,团长黄国庆担任巡演艺术总监,小品《定心丸》即由团里年轻编剧蒋芃加班加点完成。福建省艺术馆调动全省群文系统词曲专家进行歌曲创作,并结合《福建歌声》编辑部“歌唱心中的祖国”歌曲征集活动,最终选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新征程》参加巡演,词曲共进行9次大的调整、修改。
实际上,早在11月16日,福建省文化厅召开巡演专题会议,对省、市、县三级联动进行动员部署,并印发《福建省文化厅关于开展“新时代,新风采”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文艺巡演的通知》,要求各地参照省里安排深入基层和乡村开展巡演。
文艺花开香飘八闽大地,省级巡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各地市巡演紧急行动起来积极推进,广大艺术工作者台前幕后的优异表现,深深感动了观众和百姓:莆田市朗诵协会接到巡演任务后,面对时间紧迫,再加上参演者多是分散在乡村的教师的实际,只能利用晚上汇合排练,协会会长苏冠勇当起指导老师,安排角色、示范辅导、修改音乐,累倒了坚持带领大家排练;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徐伟钗与蒋芃结束巡演后直奔医院看病;福建省艺术馆郑漫雅面对家人病重住院仍坚守演出一线……林月玲介绍,宁德市正组建“理论宣讲轻骑兵”,设立“田秀才”“小板凳”“土专家”“文艺星”等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
悄然之间,接力超越了舞台。在莆田市三中七年级二班12月12日的班会上,同学们演出了小品《定心丸》。筹备宁德站演出的宁德市文广新局干部黄陈耿正是福鼎人,此前他刚结束了驻村书记的挂职经历。巧合的是,就在建瓯演出结束后不久,12月13日,福建第五批党员驻村任职的王启刚、林俞坤、魏龙分别来到建瓯龙村乡下杉溪村、南雅镇梅村、迪口镇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对口帮扶地区,建瓯成为福建省属文化系统党员干部驻村的首选,近年来前后有驻村书记、蹲点干部10人来到这里开展帮扶,当地村民交口称赞。(黄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