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让“峰火”传遍文化产业。
2000年,北京大学教授陈少峰和时代华纳前中国区总裁许晓峰创办了“北京大学·时代华纳人才工程”培训项目。18年后,这个40人的人才工程发展成了一个“峰火文创”的品牌和产学研合作机构,如今已在全国近100个城市开展文创产业的促进工作。“峰火文创”成为文化产业学术界、企业界、投资界等资源整合的大平台,一年一度的“峰火文创大会”也汇聚各行业产能,规模远胜国内其他产业论坛。 今年的“峰火文创大会”主题多达20多个,涉及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150多位演讲嘉宾与行业一线创业者们,共同探讨新时代下的文化产业新业态,以及文化生命力如何融入文化产业创新、未来如何发展的命题。
大视角:一带一路和政府规划
2012年以来,文化产业5年来平均增速14.2%,比同期GDP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5年来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量的贡献率达6%,这表明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从文化企业看,截至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法人单位截至去年达5.5万家,实现营业收入超过9.4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67.2%。2017年6月底,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超过322万户,同比增长22.4%。这表示文化产业已成为创新创业“双创”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文化产业的投资趋势更为活跃。2016年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3万多亿元,比2012年增长115%,年均增速21%,比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出8.8%。可见文化产业正值投资热潮。但当下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仅为5.7%,所以,文化产业投资离其顶点还有很大空间。
在文化产业高举旗帜、大步前进的当下,“一带一路”是重要命题。今年5月14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在“峰火文创大会”上表示,在丝路精神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文化应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深重的责任,体现在5个具体的措施上——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
中国动漫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网络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庹祖海谈了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看法,同时介绍了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部分最新规划。
地方政府在发展文化事业、产业上的“文化自觉”都实质性地增强了,既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也受地方经济转型升级需求、文化产业价值凸显等因素的带动。各地政府大多已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纷纷制定文化发展规划,设立文化产业带、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文化园区、基地、聚居区、特色小镇、街区或乡村,设立专项资金和产业引导基金,设立会展、节庆、奖项、协会等平台,并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如国家最近提出的大运河文化产业保护规划,致力于非遗保护的藏羌彝文化走廊等,都是跨度很大、涉及面极广的产业规划。文化生态保护区是近些年提出的,借鉴了国际最新的理念,已有10多个已获国家批准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另外,据统计,全国文化部门经过批准认可的文化产业园区有600多个。
互联网成为文化发展的东风
2016年起,互联网发展有了新趋势,深刻影响着文化产业和人们的生活。“我认为有六大趋势:一个是以数据化、智能化和移动化为标志的,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头条化;二是从CTC到CFC——最初我国互联网复制国外商业模式,拿到中国的场景进行伪创新和改造,如今我国互联网实力大增,开始把中国的商业模式往国外复制,即CFC;三是互联网文化产业居于主导的地位;四是生态不同的产业之间高度融合,即‘双融加快’;五是通过不断收购和兼并重组,互联网集中度提升;六是新巨头露出水面,除了BAT,现在还有业界总结的‘TMD’——头条、美团、滴滴。”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在“峰火文创大会”的主题演讲中表示。
近年来,随着整个数字发行的增长,以及数字化为传统影视带来的颠覆,越来越多的数字内容或影视内容被搬到网络上,给年轻创作者提供更多机会。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数字内容市场产值为1800亿美元,其中,中国产值为578.5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位;全网付费会员量在全球约为4.02亿人,2016年,中国的付费会员量为7500万人,今年已达1亿人。由此可见,我国数字内容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十分巨大。
数字内容市场只是互联网文化的一部分, 20余年的时间里,互联网已对我国的文化产业产生了根本性的颠覆和革命。
以今日头条为例,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并抓住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红利。从2016年开始,今日头条又赶上了短视频的快车,将火山视频分拆对标快手,进军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推出抖音APP、唯头条,对标新浪微博等举措,可谓紧紧乘着互联网文化的东风。
“2017年,我们想带动150万人读完至少5本书以上。因为有书共读APP的核心理念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状态,希望帮助人们从阅读中养成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有书共读计划创始人雷文涛,也在“峰火文创大会”分享了依托互联网进行知识服务的创业心得。有书共读计划起自于2015年12月12日的“你有多久没看过一本书了?”的共同行动计划,初始目标是带动读者每周读完一本书,并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加入到共同的社群。该倡议迅速刷爆朋友圈,2016年一年就突破了1000万粉丝,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2000万人。线下也已拓展至100座城市,并建立了直播平台,搭就了一个立体化服务形态。可以说,有书共读计划的商业模式就根植于互联网环境中。
20多个主题论坛折射产业趋势
今年的“峰火文创大会”开设了艺术与文创跨界发展论坛、文旅与特色小镇、主题公园与影视基地、投融资及路演等多达20多个主题论坛,从中折射出文化产业各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峰火文创中心、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了“艺术与文创跨界发展论坛”。去年,故宫在文创产品上10亿元销售额的成就,使“艺术品如何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命题引发业界关注;同样是2016年,国家倡导让文物“活”起来。
艺起来创始人黄志敏介绍了自身发展现状,其已经成为目前国内大型艺术社交电商,2014年创办起主打艺术版权授权,2016年上线至今已拥有10万注册用户,另有艺术家4万多人。今年5月,艺起来开始启动艺术版权签约,截至目前,已有5万多起艺术版权签约数量。目前正和版权家、猪八戒网签订版权合作。
黄志敏认为,2014年国内很多人喊 “艺术电商”,即把艺术品搬到网上卖;今年以来,又有很多人开始说“艺术版权授权”。从表面看,艺术版权市场是片“蓝海”,但其实还是个很初级、待培育的市场。很多人从一开始单纯想做版权授权,到现在自己开发衍生品、做产品,自己做渠道,把自己活生生逼成了产品的设计者、市场的拓荒者甚至电商的运营者。
上述情况正折射了艺术版权市场的现状,一方面,行业缺少综合性的商业人才;另一方面,把艺术家的专业影响力当作商业影响力,最终导致跟市场的严重脱钩。此外,对艺术版权产品的认识度不足,其它如何经过设计环节,如何提升商品的审美附加值,又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等都是要考虑的。目前很多艺术版权产品的产量也无法形成规模化,且销售渠道单一。
“版权市场要想有大的发展,首先要打破业内壁垒,纵横联合,将优秀资源整合在一起;其次要颠覆‘名家神话’,以市场为导向。最后,版权输出、产品设计和渠道营销等,应交给各自不同的专业团队做。”黄志敏说。
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月明认为,好的文创产品首先是品质优良的;同时,要贴近消费者,中看也要中用,而不要老是陈设品、装饰品;另外,应能满足人们的心理、体现差别,让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同时,手工作品和量身定制,正成为一种小众但高端的开发形式;最后,艺术授权行业也要品牌化经营。胡月明说,故宫已成品牌,他也注册了皇城逸品、皇城艺品、皇城一品3个商标,专门做文创产品和衍生品授权服务,力图打造出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