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名家资源提升社区文化品质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上海天平街道“名家坊”运营10年——

以名家资源提升社区文化品质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与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合唱《燕燕做媒》(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供图)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联袂二胡演奏家马晓晖带来沪剧与二胡的“对话”《燕燕做媒》、97岁高龄的笛子演奏家陆春龄现场吹奏《魔笛》、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唐元才激情洋溢地用京剧演绎毛泽东诗词《菩萨蛮·黄鹤楼》……日前,上海中福会儿童艺术剧院迎来了“不忘初心 薪火相传”上海天平“名家坊”十周年主题活动。尚长荣、任桂珍、沈惠中、孙渝烽、陆在易、蔡金萍等一批艺术名家齐聚一堂,同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的文艺爱好者共同为天平街道居民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

其实,这样阵容强大的演出,对于天平街道居民来说已是司空见惯。在许多居民眼里,台上的名家名角儿不仅是头戴光环的艺术家,更是和蔼可亲的好邻居。

10年30余位名家500多场演出

如何用好名人名家资源,打造文化品牌,以文化引领和谐社区建设,为市民创造更加丰富、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无疑走出了一条颇为成功的道路——成立文化名人服务指导机构“名家坊”,让居住或工作在当地的文化名人作为社区文艺指导老师,借助名人的引领效应,提升社区的文化品质,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满意度。

天平“名家坊”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有10年的历史。周小燕、秦怡、尚长荣、陆春龄、任桂珍、张雷平、茅善玉、曹燕珍、沈惠中、沈传薪等电影、戏曲、音乐、主持领域的名人名家,是“名家坊”的首批成员,在他们的参与下,2007年就已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30余次。之后,陈燮阳、何占豪、辛丽丽、马晓晖、蔡金萍、唐元才、赵丽宏、王珮瑜等名家相继加入,目前成员已逾30位。

10年来,名人名家们或主持、或表演、或主讲、或评审、或指导,以各种方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500余场,不仅见证了社区群文团队的成长壮大,更为社区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家门口享受文化福利

在此次的主题活动中,剧场上下两层座无虚席。随着荧屏滚动,名人名家还未登台,就迎来热烈掌声。一位年过八旬的退休干部坦言:“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理念。”他表示,因年事已高,“名家坊”的每场演出虽未全部参与,但相关活动的报道他始终密切关注。此次十周年活动中,当陆春龄的“魔笛”在剧场响起时,老人非常激动,他回忆起此前第三届书香天平——“岁月·足迹”老物件老照片展,年过九旬的陆春龄捐赠笛子并详细介绍其演奏生涯的情景,不禁感慨:“艺术家们心中有老百姓,是我们天平人的一份幸运。我们都很珍惜这份文化福利。”

经常带孩子参加马晓晖讲座的陈女士也说:“住在天平很幸福,‘名家坊’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我们的文化素养。孩子也因此喜欢并开始学习二胡,还和同学组建了乐队。”

唐元才的京剧表演结束后,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京剧团的京剧表演《薪火相传》登场。正如曲目名称所表达的那样,在尚长荣、唐元才等京剧名家的引领下,传统戏曲在这所学校的传承取得可喜成绩。而在天平街道,戏曲、曲艺的群众基础也越来越深厚,社区内的建岳居委会如今俨然成了多方位诠释戏曲艺术的场所,名家演出及“海派京剧名家”的手稿、影印资料展出等,受到各个年龄段居民的欢迎。

当天最后一个节目是由知名导演、配音演员孙渝烽和天平翔吟朗诵团带来的诗朗诵《大爱》。从开展语言和译制片知识的首场讲座,到悉心指导朗诵团成员,再到和居民同台演出,孙渝烽参与“名家坊”系列活动已经8年,并享受着这种深入基层、贴近百姓的快乐。“跟普通百姓一样,我们也是社区的成员,理应为社区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感慨,“如今更多居民活跃在社区舞台上,我感到‘名家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当天参与朗诵表演的居民孔南玲坦言,在天平街道,名家和居民的良好互动不仅带给群众高品质艺术享受、鼓舞了群众建设社区文化的热情,同时也让不少怀有艺术梦想的居民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与其说我们在‘追星’,不如说是名家带领我们在‘追梦’。”孔南玲说,因为“名家坊”这一文化品牌,以往甚少参与群文活动的居民,如今养成了关注社区通知栏的习惯,并通过微信群与亲友共享信息,相邀一起参加,同时还吸引了不少远郊区市民。

社区因为文化更有温度

“因为爱社区文化,现在更爱社区了。”这是许多天平居民的真实想法。

10年来,众多文化名家与天平居民一起守护着这方文化乐园,让这里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2017年初,天平街道以“名家在天平”为主题,启动了“名家坊”成立10周年系列活动,先后举办了迎春沪剧交响演唱会市民开放日、第四届书香天平“名家坊”主题展、天平·上海滑稽剧社元宵节专场、马晓晖“琴诗化韵”音乐雅集暨天平“诗与影”悦行走活动、“上海绕口令”讲座、名家家风家训纪录片录制等深受居民欢迎的文化活动。

10年春风化雨,名家文化在天平已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据了解,如今天平“名家坊”已从名家的联盟变成文化单位的联盟,是一个聚集数十位名家及数十家文化单位和机构的公益团体。为了进一步汇聚文化力量、倡导公益风尚,在蔡金萍、辛丽丽、茅善玉、陆澄等名家的积极推动下,天平街道成立了“名家坊+”公益文化联盟,由名家所在单位及牵线引入的各类文化院团、场馆、公益文化组织和企业所组成。联盟将以项目化的形式,着力推进名家大讲堂、市民开放日、文化辅导员、梧桐创空间、原创儿童剧、经典诵读季、音乐好邻居、志愿服务站八大平台,为区域内单位职工及居民、学生提供文化讲座、辅导、演出等公共文化服务,探索社区生活与文化艺术的有机融合。

黄艺芹 本报记者 洪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