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自治县在春节期间举行对歌活动 吴瑞雄 摄
金鸡辞岁去,瑞犬啸春来。春节期间,多项文化活动如繁花在三湘大地精彩绽放。
传统民俗不缺席
秧歌、腰鼓、传统戏剧……2月16日,郴州桂东县锣鼓喧天、欢声雷动,来自全县200余名文化志愿者身穿各式服装,途经公园、商场等地巡演,一个个民俗节目充满地域风情,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2月17日,在岳阳市岳阳楼新景区汴河街的“岳舞台”上,一对狮子向四方游客作揖拜年,又在驯狮员的引导下,做各种翻滚跳跃的动作,大鼓、唢呐、铜管乐队在一旁伴奏助威。春节期间,汴河街每天都有各类民俗节目轮番上演,好不热闹。到了晚上,岳阳楼景区内还有造型各异的大型灯展。
2月18日,一年一度的 “月地瓦”活动在通道侗族自治县上岩侗寨举行。“月地瓦”是通道侗族十分古老而有特色的婚恋习俗。每年正月初三,村里的“腊汉头”会带着村里的未婚男青年,吹奏着芦笙邀请周边村寨的未婚女青年来本寨的鼓楼举行哆吔、合拢宴、行歌坐夜等集体活动并将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2月18日,位于邵阳市武冈市邓家铺镇的石龙兴村张灯结彩,村民筹办了首届滩里龙灯民俗文化节。18时整,由村民自制的4条龙灯在众多“鱼灯”“蟹灯”“虾灯”的拥簇下,游村敬神。在最精彩的“水口龙”环节中,4条龙灯分别走上停留在河边的竹排,村民齐力划动竹排。在紧密的鼓点中,龙灯于竹排上翻腾起舞。游村结束后,村头开始耍龙灯,4条龙灯或游龙下海,或盘龙上树,声势很大、热闹非常。
文化场馆不打烊
春节期间,湖南省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室)、博物馆、纪念馆等300多个文化场馆照常免费开放,并策划、举办了展览、演出、讲座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为新春佳节增添不少“文化味”。
2月8日至28日,湖南省博物馆里热闹非凡,不时听到学生的提问声。原来,春节期间湖南省博物馆结合特展与常规展览内容,推出了“藏在故事里的春秋战国”“探访辛追娭毑的新家”“‘小小湖南人’寻宝记”等6场主题为“我的假日在湘博”寒假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员老师热情带队辅导,众多学生参与其中,在博物馆里认知历史。
常德津市博物馆举办的“温暖的家乡记忆”津城迎春图文展于2月16日落下帷幕,展览由“大美津市精致新城”与“津市城市变迁回顾”两部分组成,通过将新津城建设新貌的图片,与津市百姓使用过的煤油票、购粮券等具有历史印记的物品联合展出的方式,加深群众对家乡历史文化变革的了解。
走进长沙图书馆,设置在图书馆大厅的“灯谜扮春——猜灯谜到图书馆”活动格外醒目,吸引众多读者驻足猜谜;在二楼展厅举办的“明春节礼俗 树文化自信”年俗文化展,图文并茂,让读者对腊八、小年、祭灶、除尘、守岁、年夜饭、压岁钱等年俗知识一目了然。
2月27日至28日,湘潭市群众艺术馆小剧场推出了春节“四个十”惠民活动之优秀传统剧目专场演出,精彩好戏连番登台,为湘潭群众在新春里送去了丰盛的戏曲大餐。据悉,该艺术馆还将在3月1日举行小戏专场。
文化交流不停歇
春节期间,湖南不仅将湘味浓郁的精彩节目与新春的祝福漂洋过海送至他国,还邀请在湘的外国友人体验新年民俗。
2月15日下午,2018年泰国“欢乐春节”新春互致贺词仪式暨专场文艺演出在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由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演艺集团、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组建的“纯粹中国”湖南杂技代表团在演出中大展身手,全场观众掌声不断。本场演出后,“纯粹中国”湖南团来到曼谷唐人街巡演,把转碟、蹬球、草帽、三人技巧等一系列传统与现代舞美相融合的节目呈现给泰国市民、华人华侨和各国游客。此次泰国“欢乐春节”活动,将持续至3月6日。
1月25日至2月23日期间,湖南省文化厅组织湖南综合艺术团、张家界魅力湘西艺术团、省杂技艺术剧院表演团、“湖湘风华”湖南文化创意参展团5个参展团参加了2018年“欢乐春节”交流演出活动,16场具有湖湘特色的交流活动在美国、俄罗斯、泰国、西班牙、摩洛哥等7个国家精彩上演,普天同庆中国年。
2月19日,“快乐长沙 礼遇望城”春节主题系列活动在长沙市望城区新康戏乡的湘江古镇举行。10多名外国友人在此体验了一把浓郁的中国新年民俗,他们聆听了花鼓戏《洪兰桂打酒》背后的故事,观看了由非遗项目传承人表演的皮影戏《龟与鹤》,学唱了花鼓戏唱段《刘海砍樵》等,现场一片欢声笑语。“第一次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新年民俗,被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深深吸引。”来自巴基斯坦、目前正在中南大学读研的高山开心地说。
贾 艳 王骁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