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声
3月,《“十三五”时期山东省文化科技发展规划》印发,对未来几年齐鲁大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进行了蓝图设计。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个老问题,已被业界讨论多年。同时这又是一个新问题,因为二者的融合,始终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科技”一词,包含科学、技术两个部分。这里我们只讨论技术,即文化领域如何与新的技术结合。
近年来,全球技术革命不断出现新的成果,VR、AR等技术被相继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广受关注。而在文化领域,各地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鲜有新技术的影子。一方面,新技术的运用是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地方观念保守有关。
早些年,“互联网+”的理念初出茅庐,国内一些地区大胆试点,将其运用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打造了今天的“公共文化云平台”:网上进行订单式服务,提高了文化资源的使用效率。但也有些地方落后许多,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仍然采取传统的方式,培训搞现场报名、演出拘泥于一些传统节目等等。
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和需求也在变。昨天的节目今天人们不一定喜欢。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做的是紧紧跟住时代发展的大势,敢于、善于运用新技术,为提升文化服务的效能助力。
比如,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选择到文化馆、老年大学接受艺术辅导。人越来越多,业务干部不够用怎么办?东营市这两年试点远程视频教学,即在社区广场、文化馆分别安装高清摄像头和电子屏,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进行文艺培训,效果很好。这便是新技术的力量,值得各地借鉴。
当然,在新技术运用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有所选择: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适用于文化领域,要加以甄别。同时,要发挥表彰奖励的作用,鼓励各地尤其是基层文化部门,探索“新技术+文化”的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