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补短板 出实招 赢实效

来源:中国文化报

——记黑龙江省克东县群文建设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

日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广场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启动,为期7个月的活动将在全县城乡20个广场演出200场次,多彩文艺节目将让城乡群众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发展变化,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克东县委书记李柏春说,群众物质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的同时,全县群文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力求逐渐提升百姓的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

以培训壮大群文队伍

10年前,克东县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还比较弱,没场地、没队伍、没带头人等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克东县逐渐加大群文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了遍及城乡的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而对于群文建设的关键点——队伍建设,采取了建立培训网络、形成培训体系的方法。据克东县文化馆馆长李贵生介绍,克东县建立了以文化馆为中心、各文化站为分中心的培训网络,通过以“固定培训+巡回培训”为主,临时培训和以演代训、馆带队、馆带团为辅的方式,每年开展针对文化能人、文艺骨干、文化志愿者等的各类培训上百次,培训人员每年都在万人以上,逐渐弥补了群文队伍不足的发展短板。

2012年,克东县第三小学退休教师王静秋参加了县文化馆举办的文化能人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原本就能歌善舞的王静秋动员热爱文艺的十几位退休干部组建了克东县兢山艺术团,经过5年的发展,这个艺术团如今已成为县里开展文艺活动的骨干力量,在各类节庆活动、送戏下乡演出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团队成员已发展到60多人。

克东县还将社会力量纳入培训范畴,在兢山人之家艺术团、蓓蕾舞蹈学校、红舞鞋艺校等20多家民间机构建立培训站,联合培养人才,先后培训了8000多人,其中1000多人成为文化志愿者。

如今,克东县拥有近千名文化能人、5000多名文艺骨干、500多支遍及城乡的群文队伍。有了群文队伍做保障,克东县已实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专场、月月有比赛、年年有汇演”的目标。

打造品牌 注重人才

2017年6月举办的第三届克东县兢山文化艺术节开展了比赛、展览、汇演等近百项活动,并开放办节,吸引很多外市县甚至外省的群文队伍到克东县进行演出交流,近5万群众广泛参与,成为一场覆盖城乡的群众大联欢。

事实上,类似的群文品牌在克东县有十几个,如已举办20多年的克东县秧歌汇演、举办6年的舞动兢山健身舞大赛以及“激情夏日”广场文化活动等,每年带动近20万人次参与。此外,克东县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屯一特”的文化品牌格局,如克东镇春和社区的综艺晚会、金城乡赵相平的文化大院、昌盛乡的农民歌手大赛等,都在当地颇有影响力。

克东县还先后邀请30多位国内知名艺术家到克东进行辅导讲座;创建专家库,聘请二人转表演艺术家刘树彬、地方戏表演艺术家刘劲松等20多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地艺术家担任各艺术门类的指导老师。

群文队伍是文化惠民的重要力量

克东县管乐队由108名演奏员组成,和水兵舞、合唱团等23支不同门类的艺术团队一样,被克东县文广体局列为文化惠民演出单位,根据克东县文广体局的年度演出计划,或在县里举办专场演出,或到乡镇、社区(村)进行巡演。克东县管乐队负责人说,加入惠民队伍,一方面,乐队的演奏水平得到了认可;另一方面,团队的社会责任感也得以增强。

经过多年培养,克东县的戏曲、器乐、声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表演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包括剪纸、泥塑、二人转等非遗展示展演在内,每年惠民演出有300多场次。由于克东县没有专业文艺院团,民间艺术团队、优秀文艺骨干成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重要力量。

克东县县长刘卫东说,克东县的群文建设虽然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实现了成为“群文大县”的目标,但距离文化强县还有一段距离。为此,克东县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品牌打造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逐渐发展成为“群文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