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创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迎来了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气象,广大文化工作者倍感温暖、备受鼓舞、深感振奋。群众文化是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的奋斗姿态,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坚定文化自信,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推动北京群众文化繁荣兴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确立了文化自信的新目标。这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心理基础和思想动能。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认识自己的使命,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承担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群众文化的重任。什么是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呢?简单地说,就是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科学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充足扎实的工作和学习干劲。方向、方法和干劲,是构成精神状态的三要素。为此,要紧紧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这篇大文章,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弘扬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为牵引,以宣传歌颂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为抓手,把群众文化工作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的建设之中,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切实推动首都群众文化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注文化民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要论断,同样给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必须把关注文化民生作为重要责任,牢牢把握好“三个坚持”的重大原则: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北京群众文化的新辉煌。这“三个坚持”构成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政方针和方法途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做好首都群众文化工作,把群众文化融入政府的中心工作中,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依托文化馆、文化中心等群众文化工作的主阵地,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群众需要出发,不断用新理念、新创意,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打造文化品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开创北京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对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二是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三是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四是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群众文化工作同样要深刻理解并充分运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完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提升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品牌的质量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群众文化的新品牌,推动科技创新与群众文化相融合,从量的发展向质的提升飞跃,从主阵地服务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努力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线上一张网,聚人气,把文化馆搬回家;线下一盘棋,创品牌,让文化活动上银幕,真正让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升华。

(作者马文 系北京市文化局副巡视员、北京市群众艺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