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政策的推出和消费环境的改善,有效刺激了消费潜力,人们开始注重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文化消费逐渐成为当下的消费新热点。
我国文化消费市场正处于初步形成阶段,消费总量较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结构层次较低,消费热点多集中于休闲消遣,呈现娱乐化、低俗化等特点,甚至出现炫耀摆阔、封建迷信、色情暴力等不良现象,启迪心智、陶冶心性、满足消费者较高层次精神追求和情感体验的发展型文化消费品的供给明显不足。《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推进文化遗产资源合理利用,依托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创新整合各种文化要素,填补了发展型文化消费品的空白,对人们的文化消费选择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消费:新时期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文化消费是以文化产品与服务为消费对象的一种消费活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文化消费成为新时期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点,有利于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良性循环。文化消费在精神文明建设层面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消费来达到对既有文化的普及与传播,扩大文化传播范围,实现对文化本身的传承与发展,进而提升国民素质。
文化消费具有内在精神性,这是区别于其他消费行为的最主要特征。文化消费是在与人的相互作用中实现其精神价值,为人们带来精神愉悦,不断满足人们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满足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心理使得人们无暇去“消化”文化产品中的深刻内涵,对优秀文化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于文化消费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的趋势,要防微杜渐,文化消费品的生产不能仅局限于满足休闲消遣的需求,在扩大文化消费规模的同时,应大力提倡健康的结构合理的文化消费。
国家文化公园:引导文化消费新风向
国家文化公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城市文化地标,而是历史视野中的城市文化标识和地域文化标识。如果不能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那么国家文化公园便与一般的旅游景点别无二致,失去了传承文化遗产、树立文化自信的意义。
卢沟桥是国人爱国情感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每一位中华儿女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存在。除了众所周知的红色文化外,传统文化、工业文化、生态文化等优秀文化共同构成卢沟桥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中的文字、图像、表演等符号,组成了文化产品及文化消费过程中所面对的对象。建设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不仅为人们提供文化消费新去向,更重在引导文化消费的主流化和积极向上的正面发展,引领大众由低级的炫耀消费转向追求品质的个性化消费。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将成为文化消费的新符号、新标杆,以优秀的文化精神为内核,兼具娱乐性、知识性和文化传承性,发挥集聚效应,打造全产业联动发展体系。
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是北京市发展的文化新名片,是我国文化形象展示区、文化基因保质区、文化精神弘扬区。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人们提供文化消费新内容和新形式,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将优秀的文化内涵融入文化产品的生产中,使人们得以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寻找文化认同,缓解文化焦虑,满足对高质量精神产品的需求。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将引导文化消费新风向,迸发民族文化精神新活力,书写新时代文化自信。
闫玉刚 罗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