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晋城,晋城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41台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了市民全天候就近借还书的梦想;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开展,生活在贫困地区的村民每年都能看上市县剧团名角们的戏;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综合文化站开放工作持续推进,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各种免费的文化大餐……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覆盖 文化繁荣成果“惠”入民心
晋城市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近年来,晋城市通过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新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和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2017年,晋城市图书馆拥有注册读者9.8万人,各类藏书66万余册,且每年都会新增加图书3万余册。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图书馆纸本文献借阅总量超38万余册,相比2016年,增加44%左右;各类型电子文献下载总量34.7万余次,与纸质文献借阅量基本持平,并形成周末故事会、少儿亲子读书会等品牌服务,吸引越来越多公众走进图书馆。
图书馆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延伸服务内涵举办诵读活动走进晋城图书馆,不仅能阅读书刊,还能听一堂讲座,分享一回读书会,甚至看一场电影……从去年以来,图书馆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延伸服务内涵,已将图书馆打造成形式多、功能多、信息多的“百姓大书房”。图书馆利用节庆或假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时间利起来,把空间利用起来,让读者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去年以来,他们还在重大节日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文化大拜年、和谐过春节”、“高雅音乐走进图书馆”、“灯谜有奖竞猜”、“最美的颂歌献给党”演唱会和“星火燎原、信仰的力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图书推荐系列等活动。林立街头的自助图书馆也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重点工程之一。这一系统借助互联网链接市图书馆资源,市民可以凭借借书证在自助图书馆24小时借阅图书,不用排队等待,借阅时间不受限,地点不受限,用互联网的方式借书,享受纸质图书的书香,24小时不打烊的阅读惠民工程让书虫们交口称赞。
41台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了市民全天候就近借还书的梦想 晋城“周末大剧场”兑现着它的承诺,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名符其实地成为无数市民心中一道津津有味的文化大餐。“25万市民享受到了这顿精神大餐。”晋城市民广场建设是市政府确定“双百双十”城市建设十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的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晋城全民健身中心工程作为城区一项重点工程,总占地面积为22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45.83平方米。包括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能训练健身用房、体质测试室、棋牌室等室内功能室。其核心职能是为群众提供体育健身服务,为广大群众健身提供多种项目、多种功能、设备设施完善的场馆。
乡村文化场馆长期免费开放 农民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农村书屋各取所需近年来,晋城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文化惠民,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深入开展文化低保、文化惠民,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着力提升文明程度,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一方面强队伍,进一步加大优秀文艺群体、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力度,建立了一大批活跃在农村基层的文化队伍。另一方面补短板,投入资金打造文体活动场所,实现了综合文化活动站、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各类文体活动中心、文体广场、农民公园等应运而生,建成了2200多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站点。同时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搭好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了群众求富、求知、求乐、求美的需求。
白天在图书室看书、在老人活动室下棋,傍晚在文体广场上打乒乓球跳广场舞 记者在晋城市城区大张村综合文化中心看到,这里建成有文化中心、文体广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老人活动室等。村民有的在使用运动健身器材、有的在翻阅图书、有的在下象棋,各取所需,乐在其中。而这些也只是遍布晋城各行政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一个缩影。“白天在图书室看书、在老人活动室下棋,傍晚看年轻人在文体广场上打篮球,日子过得很开心。”高平市下韩庄村78岁的村民孔大爷告诉记者,这里的综合文化中心建成后,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更多姿多彩。“以前这里是荒地,如今变成了文化活动场所。”孔大爷回忆,因为年老行走不便,他以往主要活动场所是家门口,遇人寒暄几句,否则就一个人静静坐着,甚是无聊。“现在不一样,我可以看书、下棋或者看其他村民做各类文体活动,日子过得快,自己也乐在其中。”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晋城市坚持重心下移,让广大农民共享更加优质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晋城市文明办连续主办“我爱上党戏文明乡村行”活动。这档以文明乡镇为活动主体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真正让农民和名家同台共演,让上党戏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带着新时代的文明气息,带着浓浓的乡情,走进了山庄窝铺,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目前,该节目已在32个乡镇开展,观众达10万人次,极受农村群众青睐。
在沁水中村,舜帝德孝文化人人皆知,上阁村穆伶僧寻母家故事家喻户晓,上峪村郑氏祖训激励后人,东川村红色记忆代代传承。围绕这些优秀文化资源,中村镇深入挖掘传承,建起了松峪廉政教育基地、历山动植物标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下川遗址古人类文明基地,打造响当当的文化品牌,真正用这些宝贵财富滋养着一方水土,培育着一代代人,形成了厚德载物的文化氛围。今后晋城市将大力实施文化自信提升、公共文化提速、文化产业培育、全民健身提质等工程,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便捷,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如今的晋城,不仅有靓丽的景象、良好的环境,更散发着浓浓的文化馨香,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农村,让群众共享幸福文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