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展示平台,推进全民艺术普及

来源:中国文化报

 

搭建展示平台,推进全民艺术普及

——走近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每月一星”活动

近日,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该校优秀毕业生、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盛利举办了“每月一星”之十四——盛利先生艺术成就展。展览通过实物、文字、图片等形式,集中展示了盛利的艺术成长之路和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感谢母校搭建的展示、交流平台,希望能借此机会,与母校师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和艺术教育心得,让他们在艺术学习的道路上找准方向,少走弯路,早日成才。”盛利说。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每月一星”活动自2017年4月启动以来已开展了14期。该活动每月选择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与师生和观众见面,意在通过展览展示艺术家的成长经历、艺术成就,举办艺术讲座、大师课、座谈会、艺术家专访等活动,加强艺术家与学校师生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艺术素养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并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在全民艺术普及中的作用。

“学校将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本土艺术家以及从黑龙江走出去并取得一定成就的艺术家,特别是曾毕业于我校的作家张抗抗、书法家张戈、歌唱家金曼、剧作家费守疆等都是‘每月一星’的主要人选。如学校优秀毕业生、影视明星孙宁,作曲家王宁,剧作家鲍十等都曾作为‘每月一星’的主角回母校参加活动。”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庞学臣表示,开展“每月一星”活动,旨在激励学校师生及黑龙江的文艺工作者以艺术家为榜样,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进取,促进他们在学艺或从艺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艺术观、价值观,做到学有方向、做有目标。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从“每月一星”活动中受益,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还依托该校于2017年初创建的黑龙江省艺术博物馆为平台,陆续推出了美籍华裔小提琴演奏家薛苏里、舞蹈教育家李登友、歌唱家刘和刚、剧作家鲍十、影视表演艺术家刘之冰、作曲家王宁等14位“每月一星”的特别展示活动。2017年12月,“每月一星”之九——刘和刚先生艺术成就展在黑龙江省艺术博物馆举办。在讲座中,刘和刚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并运用民歌、地方戏、美声等不同唱法,讲解了声乐演唱中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情感的运用等,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希望通过‘每月一星’活动,能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分享给母校师生。”刘和刚还鼓励学生们要好好做人、学艺、从艺,“只有努力奋斗、不懈追求才能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他说。到哈尔滨出差的深圳观众李先生观看了刘和刚的艺术成就展后表示:“从刘和刚的歌声中能感受到他对家乡父老的深厚感情,他的歌有温度,我很喜欢听。”

作为“每月一星”中一项备受欢迎的活动内容,“我与明星面对面”更拉近了学校师生、当地观众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绘画专业的一位大二学生很喜欢书法,在与书法家张戈近距离地沟通交流后,深有感触地说:“张戈老师对待书法艺术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孜孜以求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这也让我明白了艺术创作来不得半点马虎,今后我要以张戈老师为榜样,仔细研习书法理论,认真对待每一次书法练习,让自己的书法有所进步。”该校影视表演专业二年级学生谢东旭也告诉记者,每期“每月一星”活动的展览、讲座都是她必看、必听的内容,“从‘每月一星’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这种力量也鼓舞着自己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她说。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杨连烨是一名优秀的文化志愿者,从事文化志愿服务5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为哈尔滨市20多所小学的3000多名学生举办京剧艺术公益培训课程。他告诉记者,过去没有想当明星的愿望,自从学校举办“每月一星”活动以来,他的人生观也因此发生改变。现在,杨连烨的目标是经过5至10年的努力,能成为文化志愿服务的明星,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喜欢上京剧,真正走进京剧艺术的世界。

如今,每月都有很多当地或外地观众积极参与到“每月一星”活动中来。“活动要是赶上寒暑假或节日,前来观看的人就更多了。”庞学臣说,学校将充分发挥黑龙江艺术家的名人效应,鼓励、支持更多的在校师生和省内艺术工作者,向明星学习,培养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从而促进黑龙江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