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宿:“两山理论”新成果“诗画浙江”金名片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浙江民宿发展纪实系列报道之访谈篇

“民宿之于浙江,就像一扇窗户,打开了乡村旅游和农村建设的崭新世界。”这是《浙江民宿导览》序言中的一句话,道出了浙江民宿风头正劲、百花争艳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两山理论”和“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民宿经济发展,将“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写入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列入《浙江省旅游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范畴,列入省委、省政府“山海协作”等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民宿发展,推动全省民宿发展百花齐放、竞相争艳,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效益、质量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为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极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旅游金名片。

浙江省旅游局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浙江全省共有民宿1.6万多家,总床位超过15万张,超过浙江省星级饭店的总床位数,直接年营业收入达53.5亿元。

为更好地了解浙江民宿在全国一马当先背后的成功经验和未来的着力点,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近日对浙江省旅游局局长谢济建进行了专访。

多个基础撑起繁荣局面

记者:近年来,民宿经济在全国迅速走红,浙江民宿发展更是一马当先,无论数量规模还是效益质量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请问浙江民宿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谢济建:浙江民宿经济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几个基础:

一是生态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环境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03年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全面部署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大战略决策,随后又在浙江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大论断。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秉持“两山”理念,“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从“千万工程”到大力实施美丽建设,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到把全域建成大景区、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纲要、全面推进万村景区化,改变了脏乱差的农村面貌,为民宿发展提供了清洁、干净、整洁的环境基础。大环境的美化、大花园的打造,为浙江民宿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肥沃的发展土壤。

二是产业转移打下了坚实的空间基础。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低端、高污染的制造业、家庭作坊式工厂“关停并转”,腾出了大量的闲置房产、民房等,为民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基础。

三是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市场基础。近年来,旅游业不断转型发展,已经到了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发展阶段。一批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而是转向了休闲养生游、体验乡愁游、思乡回归游等。有一大批有钱有闲的人希望和喜欢到乡村去,感受乡村的独特风貌,体味乡村的风土人情,品尝乡村的风味美食。

四是收入增加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浙江地处长三角城市群,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尤其是乡村休闲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旺盛,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追求相对高端的体验,传统的农家乐已经满足不了游客的全方位需求,乡村民宿便应运而生。民宿相对于传统农家乐的区别在于档次更高、特色更足、品质更优,正好满足了游客不断提升的旅游消费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新经验亮点纷呈

记者:浙江在推进民宿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供各地学习借鉴?

谢济建: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宿经济发展,把民宿发展作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省域“大花园”、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出台并实施了120多项推动民宿发展的政策意见、管理办法或行动计划。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抓民宿,为民宿经济发展提升了影响力与号召力。农办、公安、食药监、工商、住建等各相关部门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合力规范民宿发展。这些都为民宿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浙江省旅游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制定标准,规范发展。2017年,浙江省旅游局受原国家旅游局委托,牵头制定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和评价》国家行业标准,于2017年8月15日正式发布,同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引起了行业高度关注。在此基础上,浙江又本着“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要求,制定发布了更高要求的地方标准。浙江标准不仅高在设置了“白金宿”这一等级,还更加强调环境、文化、服务以及带动作用等。

二是典型示范,引领发展。浙江率先开展民宿入户调研,摸清真实家底,构建“浙江省民宿管理系统”,首次掌握了全省民宿数量、规模、分布等基本情况。紧紧抓住全国旅游民宿等级评定试点省份的契机,本着“高标准、严要求、少而精”原则,从严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批白金级、金宿级民宿评审工作,经暗访、集中评审、现场检查、公示等环节,多维度考察了民宿的管理现状、设计理念、在地文化融合、一三产业融合、带动就业、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情况,在全省1万多家民宿中好中选优,在年初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正式公布了全省首批6家白金级民宿和17家金宿级民宿名单。首批白金宿、金宿的推出,为全省民宿发展树立了可供学习的标杆,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对于全省民宿提升品质产生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三是强化宣传,促进发展。浙江省旅游局在广泛收集民宿发展典型案例基础上,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浙江民宿导览》,并在2017年年底浙江(上海)“美食、美景、美宿、美购”特卖会上首次亮相,受到社会各界和业内朋友的欢迎和喜欢。截至目前,已经加印4批次。同时还积极将民宿纳入营销体系,通过媒体、展会等各个平台加大民宿营销推广力度,促进民宿市场做大做强。

打造“诗画浙江”金名片

记者:您如何看待民宿经济发展,未来浙江还会采取哪些措施,推进民宿更好更快发展?

谢济建: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省委书记、省长下乡调研带头住民宿。浙江省旅游局将大抓特抓,全力以赴推进民宿发展,把民宿打造成为浙江旅游发展的一张“金名片”,将民宿这朵鲜花变成一个大花丛,变成一道风景线。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确保民宿发展有序健康。今年2月7日,浙江省成立了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目的就是规范引领松散的个体民宿经济发展。下一步将进一步强化联合会建设,始终坚持以服务立会、以活动兴会理念,强化资源共享和行业自律,尽心竭力为广大民宿业主服务,积极反馈业主诉求,帮助解决困难矛盾,引导民宿健康发展。

二是进一步强化宣传推广,助力民宿做大做强。目前全国每年有50多亿人次国内游客,乡村休闲旅游需求和消费能力日益旺盛。浙江省旅游局将把民宿纳入旅游宣传推广体系,进一步强化民宿产业的宣传推广,让更多游客了解民宿、喜欢民宿、选择民宿,用市场力量推动民宿快速发展。在今年首次发行《浙江民宿蓝皮书2017》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民宿的行业指导。同时继续发行《此心安处是吾乡——浙江民宿导览》,提升浙江民宿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是进一步加快等级评定,提升民宿品质服务。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公安登记在册的民宿1.6万家,还有更多民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浙江将进一步加快引导工作,一方面提高精品民宿的市场影响力,促进民宿发展;另一方面树立更多标杆,供其他民宿学习,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更多民宿转型发展、提升品质。

民宿经济发展符合“两山”理论,与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是最有特色、最能留住乡愁的产业。民宿对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来说,则是旅游业态改善、旅游品质提升、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

当前,尽管国内旅游人次已经达到50多亿人次,人均年旅游次数达到3.7次,但是相对于13亿人口,市场空间还很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并逐步走向相对高端的休闲体验。我认为旅游业仍处于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民宿等旅游业态发展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当然,浙江民宿发展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品质不均衡、相关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浙江将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大抓特抓,全力以赴,用民宿引领旅游转型升级,以品质服务引领民宿发展,将民宿经济打造成为“诗画浙江”的金名片和金字招牌。

(记者 徐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