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 突出特色
吉林市船营区繁荣社区“新时代传习所”揭牌仪式文化,激发着城市活力,体现着城市风采。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实际情况,挖掘地方特色,在构建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激发文化创造力等方面积极探索,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
在“校城融合”的指导思想下,大学生文化志愿者在吉林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华大学是吉林市文化志愿者协会高校设站单位,全校共有700余名文化志愿者注册在籍。近年来,北华大学先后与吉林市吉林满族博物馆、吉林劳工纪念馆、吉林水师营博物馆、吉林文庙博物馆和吉林明清造船厂遗址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到文化场馆担任义务讲解员,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已累计服务超过两万小时。北华大学文化志愿者服务站设站以来,建立学校社团和社会的顺畅沟通机制,积极探究高校与地方融合共建,依托大学生文化志愿者形成“校城融合”,联合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2017年下半年,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和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先后落户北华大学。
“沿江风景线”品牌初显成效。为丰富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吉林市文化多元化发展,2018年吉林市松花江文化志愿者沿江风采展示活动日前在该市松花江畔启动,活动内容包括器乐风采展示、声乐风采展示、广场舞风采展示、戏曲风采展示、摇滚风采展示、秧歌风采展示、书法风采展示等10余项文化展示项目,均由吉林市的文化志愿者参与完成。活动中,吉林市文化志愿者协会在市内松花江沿线设置了12个风采展示点,形成了一道长约6公里的文化展示风景线,为期5天的展示活动惠及群众近万人,得到社会各界好评,成为一项利民、惠民工程。
“五老”品牌具有示范意义。吉林市蛟河市各基层关工委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及文化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聚焦“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通过报告会、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组织“五老”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例如,蛟河市漂河镇关工委开展了“继承先烈遗志,争做新时代美德少年”主题教育活动,邀请老党员为学生们讲解英雄事迹,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革命精神;蛟河市教育局关工委组织“五老”报告团在全市中小学校进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专题教育辅导;多个街道关工委组织开展了“讲英雄故事,学革命精神,做红色传人”研学、参观拉法塔山烈士纪念碑、听老战士讲史实等活动。蛟河市逐步形成了“五老”工作的“八字经”,即“请”“荐”“选”“邀”“聚”“慰”“培”“奖”,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传习所”品牌形成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吉林市依托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新时代传习所”,广泛开展“五传 五有 五助”活动,即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科技、传文化,有固定场所、有专人管理、有活动内容、有鲜明主题、有制度机制,助扶贫、助扶志、助解急、助疏导、助润德;组建传习小分队,通过讲座、赛诗会、小品、歌舞、快板、二人转等多种方式进行宣讲。目前,吉林市依托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共建成“新时代传习所”1000个,组建传习小分队500多个,开展传习活动3000余次。
(林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