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闹市开辟一片“书香绿洲”

来源:中国文化报

山东新泰首家“不打烊”城市书房启用

 

新泰市城市书房内景

炎炎夏日,在清凉的房间品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是很多民众梦寐以求的休闲方式。如果这间房内书籍齐全且位于城市核心地段,其受欢迎的程度便可想而知。近日,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城区的群众便享受到了这样的福利。近日,当地首家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启用,不到一周时间便接待市民近6000人次,不少人将其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书香绿洲”。

今年夏天,华北地区持续高温。8月5日,在新泰市文创街的城市书房内,前来看书、借阅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厅的长条桌前、儿童专区的木质台阶上、综合阅读区的小包间里均座无虚席,大家安静地翻阅着书籍,用心维护着书房里的氛围。贴心的冷热水供应设备前,几名小朋友正在排队接水。

下午3时,市民李文震带着孩子走进书房。5岁的儿子在儿童专区找了一个座位,父子俩安静地坐下来,各自看书。“我家离这里不算近,今天是第一次来这里,很喜欢这儿的氛围。”李文震说,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城市书房的环境既安静又舒适,特别适合带着孩子来阅读。

时值暑假,书房内的读者以孩子居多。今年刚刚小学毕业的张倚与同学结伴前来,两人家住附近小区。张倚说:“以前我们经常去书店看书,但现在我更喜欢这里,环境安静、温馨,适合阅读,而且这儿离家也近,以后我们会常来。”

新泰市的这家城市书房,总建筑面积150平方米,投资80余万元,配备图书1万册。书房的信息化程度也非常高:从进门的人脸识别系统,到借书证的自助办理、图书检索和借阅、归还,整个过程都可以自助完成。“如果是第一次来的新用户,可凭身份证、社保卡、市图书馆借阅证任意一样有效证件刷卡进入书房。若想把书带出去,需通过自助办证机办理——先缴纳100元办证押金,再读取身份证、输入电话号码、在摄像拍照区将头像信息录入,即可完成办证,整个过程仅需几分钟。成功办理借书证后,以后进入城市书房只需在门口进行人脸识别就可以进入,十分方便。”新泰市文广新局局长高会利介绍,城市书房坚持平等、开放、共享的理念,旨在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整合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实现书刊的统一检索和通借通还。

书房无人值守,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很多成本,但也是对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考验。“为了更好地维护秩序,我们暂时面向社会招聘了一部分志愿服务人员,每天分不同时段进行志愿服务,他们主要负责书籍摆放上架、秩序维护,以及一些其他必要的帮助。目前,书房的整体运行情况还不错。”新泰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据统计,每天早上9点至晚上11点书房人流量较大,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晚上7点至9点,其中学生是主要群体。

要打造好一个完全公益性质的城市书房,资金是绕不开的环节。但对于新泰这样的县级市来说,财政投入近百万元也不是一件易事,况且当地并不只是想建一间书房。为了解决资金难题,新泰市文广新局找到了当地一家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山东泽华集团,双方一拍即合:新泰市文广新局负责图书采购以及自助系统的购置,山东泽华集团负责提供经营场所以及负担装修和后期水电费用。

“24小时城市书房的投入使用,不仅解决了原有图书馆服务时间受限的问题,更将图书馆内的公共文化资源真正送到了群众家门口,为群众在闹市中开辟了一处休闲、学习、阅读的好去处。”高会利说,目前,新泰市文广新局已经初步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的城市书房发展模式,即采用图书馆与社区、企事业单位多方合作的方式,盘活社会资源,通过集中统一管理、连锁运营的方式,遵循普遍均等、就近服务的原则,满足“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圈”要求,进一步扩大图书馆服务辐射范围。

据介绍,新泰市计划未来在城区建设15个城市书房,在此基础上再辐射到乡镇一级。目前,城区的一些城市书房正在选址中。“下一步,我们还将通过推出读书会、诗歌朗诵会、家风家训传承活动等,进一步丰富城市书房的活动形式,让更多的人走进城市书房。”高会利说。

“在很多城市,一些特色书店越来越受到市民的喜爱,也渐渐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这说明了什么?其实大众对于阅读的需求和热情并没有减少,只是缺乏阅读的平台。”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说,在国家倡导推动全民阅读、人们对阅读积极作用的认知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建设城市书房是一项便民利民的文化举措。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