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现实生活 紧扣时代主题

来源:中国文化报

山东省小戏组台

 

由山东省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东营市吕剧团、茌平县京剧团、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创排的山东省小戏组台参加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于日前在北京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上演。

柳琴戏《桃花缘》以喜剧风格讲述了梁家父子和田家母女两代人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折射出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吕剧《社区新风》以“真作假时假亦真”的幽默方式,讲述了新书记马芸如何巧妙化解矛盾、保持社区和谐的故事;山东梆子《一个也不落下》通过讲述祖孙俩从被迫在城里捡破烂为生到被村第一书记劝说归家的故事,反映了精准扶贫政策在基层发挥的巨大作用;莱芜梆子《梅花炒鸡浆豆腐》从一个小店的生意说起,反映了基层干部为百姓谋福利办实事的新时代风貌。

演出结束后,谢柏梁、王亚勋、姜彤林、景俊美、张静等戏曲界专家在点评时指出,这4出小戏切入生活的视角很贴切,通过展现生活片段透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折射出普通人和大时代的关系。故事关注现实、反映当代、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是对现实的积极回应。艺术表现灵动、有趣,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不过专家也指出,有的戏情节设置简单,人物行动有概念化倾向。

山东省小戏组台的演出得到了首都观众的好评。有观众表示:“4个不同的地方剧种,同样的现实题材,紧扣时代主题,反映时代新风,整体水平不错。”微信公众号“新影戏曲台”在演出前发表了导赏文章《四个剧种,唱四个来自生活的山东故事》,介绍了剧情、剧团、创排演出与艺术特色等相关情况。

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于2012年在原临沂市艺术剧院(临沂市柳琴剧团)基础上组建,先后创作排演了柳琴戏《王祥卧鱼》和《沂蒙情》、歌舞《沂蒙颂歌》、乐舞诗《蒙山沂水》、组歌《沂蒙红崖》等大型剧目10余部,创作排演了《风雨担架》《心灵对白》《山里红》等舞蹈、歌曲、小品、小戏近百部,组织编写出版了《山东地方戏丛书·柳琴戏》《山东柳琴戏传统剧目选粹》等专著,在挖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东营市吕剧团成立于1953年,剧团创作、改编、排演了800余部剧(节)目,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先进剧团”等荣誉称号。茌平县京剧团成立于1950年,剧团多年来深入基层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每年演出400场以上,2015年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前身为莱芜市莱芜梆子剧团,成立于1954年,剧团的经典剧目《送猪记》《三定桩》《红柳绿柳》《赵连岱借闺女》《推媳妇》《儿行千里》等深受观众欢迎,其中《儿行千里》于2012年获全国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3年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并获得文华奖优秀剧目奖;该团于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文化部联合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艺  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