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现场 姜 枫 摄
日前,2018“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歌手大赛决赛在浙江省宁波音乐港核心区完成全部预定比赛项目。一群来自浙江省各地的爱唱歌、有梦想的年轻人,齐聚在这里放声歌唱,努力实现自己成为一棵艺术“新松”的梦想。
2018“新松计划”浙江省青年歌手大赛决赛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承办,这也是“新松计划”青年歌手大赛时隔5年之后再次举办。大赛分为美声组、民族组、流行组3个类别,共有来自浙江省内的130多位青年歌手参加比赛,同台竞技。
大赛自4月份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全省近1800名青年参加,既有省内专业艺术院团久经舞台历练的专业歌手、艺术院校的声乐专业师生,也有长期从事群众声乐教学演唱的各级文化馆干部,还有众多的社会声乐爱好者,参赛人数较上届比赛增长了4倍。
“本次比赛参赛人数众多、演唱类型丰富,为发现、培养、推广我省优秀青年声乐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浙江省文化厅艺术处副调研员金宇华介绍,大赛与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等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公众媒体、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连续3个晚上的网络直播,点击量累计达150多万人次,这在过去举办的各类活动中是不常见的。“这种多方合作的形式为今后举办同类型比赛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浙江艺术人才储备及优质文化资源下沉提供了新的借鉴。”
记者发现,进入决赛的选手以“90后”居多,年纪虽轻,但是水平可不低。大赛评委、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方琼说:“这次比赛让我们发现了不少好苗子,他们从形象、表演到音乐的表现都非常好,有的选手嗓音条件好,可塑性极强。”
毕业后在杭州歌舞团唱歌、后来离职从事音乐教育的赵伟炜,带着徒弟张笑尘一起参加了美声组的比赛。“希望给自己今后的声乐教学或演唱积累一些经验。”赵伟炜说。浙江传媒学院音乐剧系青年讲师刘涛、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教师张萌及浙江歌舞剧院独唱演员王靖分别获得大赛美声A组、流行A组、民族A组的最高分。张萌大学毕业后,由于忙于教学工作已很久没有参加过这类活动,比赛不仅让她看到了一批浙江省内流行音乐界的新生力量,对于她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流行音乐,归根结底是市场型音乐,也正因这门专业的特殊性,高校教师也许应该更多地走出校园,将自己的业务投放到社会与市场中去进行自我检验,不断提升自身的声乐水平,从而更好地实践教学。”她说。
“比赛通过选手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因此对选手整体把控作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大赛评委、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圣民表示,除了演唱技巧外,作品的难易程度、选手舞台上的表现力、作品的完成情况都是比赛着重关注的方面。从专业组和非专业组选手的比赛情况看,专业选手在舞台表现、作品选择等方面占相对优势,业余选手在选择作品、对作品的驾驭和舞台表现上往往有所欠缺,但他们对演唱的节奏、技巧、声音都把握得不错,“建议无论是专业选手还是业余选手,都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严圣民说。
“本次大赛是青年艺术人才培养‘新松计划’的又一次全新收获,代表着近年来浙江省青年声乐人才的最高水平,将为浙江省声乐事业发展和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5年一届的“新松计划”青年歌手大赛,不仅是促进训练、提升演唱水平、提高应对高等级艺术竞赛能力的必要手段,更是发现、培养和推出优秀青年声乐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从专业团体、艺术高校到文化馆站、机关企事业单位;从自由歌手、音乐唱作人到广大歌唱爱好者,声乐艺术在全省有着很好的社会基础,总体水平也比较高。这是我省声乐事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所在、希望所在。”
据了解,本次获奖歌手将进入浙江省舞台艺术储备人才库,浙江省文化厅还将积极地引导他们成立青年艺术志愿者团,并和省内的百名歌唱家艺术团共同开展一些文化惠民和文化服务活动;邀请部分歌手下基层、到乡村演出,为人民群众放歌。“今后,我们将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让这些优秀的青年声乐人才能够在浙江文化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让他们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才能,能够更好地服务浙江人民。”金宇华说。
(本报驻浙江记者 杜俏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