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丝路“结合”牌,让艺术更亲民

来源:中国文化报

——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综述

 

国际现代艺术周上,巴基斯坦艺术家用该国传统绘画技法为兵马俑上色。

舞剧《英雄·玛纳斯》剧照。    秦 毅 摄

日前,伴随着舞剧《英雄·玛纳斯》在西安人民剧院的精彩上演,由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文化厅承办的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古都西安落下帷幕。

在为期半个月的“艺术时段”内,以文化为纽带的跨区域交流,精彩不断,成果显著。丰富的艺术呈现让广大群众目不暇接,文化的滋润、文艺的氛围强烈而持久。与前几届相比,除推出更为优质的参演、参展作品外,本届艺术节愈加明显地呈现出以下“三结合”的特点……陕西与丝路沿线地区结合得更为深入

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时指出,“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习近平强调,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以画为喻,生动地概括了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所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也对我们做好‘一带一路’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陕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任宗哲表示,陕西要借助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这一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夯实民意基础,贡献文化力量。

丝路盛会,四海欢腾。5年来,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规模不断壮大,内容不断丰富,参与国家和地区从首届的30个、第二届的62个、第三届的80个,增长到第四届的106个,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参与国家和地区达到118个。

“非常高兴通过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让大家看到我们的现代艺术,也希望通过艺术的形式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法国画家伊丽莎白·温安在9月10日开幕的本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现代艺术周上如是说。艺术周期间举办了剧目展演、艺术课堂、绘画马拉松和文创邀请展四大板块的21项活动,吸引了来自俄罗斯、意大利、波兰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参与其中。

虽然来自俄罗斯,又没有任何台词,但这并没有影响现场观众对于默剧《无中生有》的理解。首次来到西安的俄罗斯著名演员安德烈·克尼亚济科夫,用双手和面具,通过变戏法、哑剧和微缩木偶等形式,带领观众进入神秘、怪诞、妙趣横生的喜剧世界,精湛的演技引得现场笑声不断。

本届艺术节期间,来自俄罗斯、美国、意大利、匈牙利、法国、印度、泰国、巴基斯坦、韩国等118个国家和地区,江苏、浙江、湖北、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国内30个省区市的近2000位(国内1600余人,国际近300人)艺术家,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下,相聚在古丝绸之路起点,借助艺术节的平台,走上舞台,走下基层,走进社区,走近群众,携手用艺术的语言谱写文化艺术交流的新篇章。

艺术呈现与文化交流结合得更加紧密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苏陕文化交流合作,本届艺术节特别设有“江苏文化周”板块,向陕西群众展示了历史悠久、南北荟萃的江苏文化,彰显了苏陕协作的文化特色。“‘江苏文化周’促进了两省的文化交流合作关系,夯实了两省的文化交流合作根基,也为两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文化力量。”任宗哲说。

在陆上丝绸之路出发地西安,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诗词歌赋杂技剧场《小桥 流水 人家》除了杂技技艺之外,用另一种方式把“苏陕”两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东西部文化合作注入活力。9月16日、17日晚,作为唯一受邀的杂技剧目,江苏省杂技团创作排演的《小桥 流水 人家》惊艳亮相艺术节。演员们用杂技语言精彩演绎了一个发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爱情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打通海上丝绸之路的艰辛。在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的同时,也收获了由艺术节组委会颁发的丝路文化贡献奖。

各地优秀节目及文艺工作者的相互交流与借鉴,在艺术的百花园中散发着文艺扎根人民的持久芬芳。艺术节期间,文艺演出、美术展览、文化论坛、惠民巡演四大板块交相辉映,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国际现代艺术周、儿童戏剧周、数字互动娱乐文化周及丝路长安大学生艺术节五项专题活动丰富多彩。

“来到西安就是回家了,我们会全心全意在家门口演绎这个属于西北的民间故事。”舞剧《兰花花》的导演何利山说。这部由陕西省文化厅、延安市志丹县人民政府联合出品,中国东方歌舞团演出的舞剧《兰花花》9月8日成功亮相艺术节,与家乡观众见面。作为艺术节参演剧目,由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打造的河北梆子实验戏剧《牺牲》于9月9日、10日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精彩上演。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宗更说:“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是全国艺术工作者都关注的艺术盛会,自古以来河北与陕西两地的文化交流频繁。作为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京津冀地区唯一入选剧目,能够与全国各地一流艺术院团同台演出,机会难得,我们将以最佳的状态展示河北梆子的风采。”

文化惠民与切身感悟结合得更为动情

9月12日,来自青海的大型舞剧《唐卡》在陕西大会堂上演,赢得了现场上千名观众的热烈掌声。另有数千名观众慷慨地送出了“鲜花”,因为当晚有5.86万人次通过视频直播观看了演出。网络直播扩大了艺术节的受众面,让人民群众乐享艺术盛宴。

“舞剧《唐卡》以唐卡为线索,穿针引线,将唐卡艺人的三生三世编织为有血有肉的动人故事”“提示一下,白色衣服的男舞者是一位唐卡画家”“刚才那段是他们采完唐卡原料的片段”“跳得好美呀!”……边演边讲,边看边评,网络直播的实时互动功能让艺术与普通群众贴得更近。

在本届艺术节期间,这样的网络播放几乎从未间断过,精彩的舞台剧目通过科技之力实现了全民的文化共享,比如《小桥 流水 人家》9月17日晚的网络观看人次突破了10万,而民族舞剧《驼道》和舞剧《大唐赋》几天之内的总播放量分别达到17.4万人次和20.4万人次。与此同时,除剧目直播外,惠民演出、主创见面会、开闭幕式等均以“触屏可及”的方式与网友见面,其中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式(仅开幕致辞部分)的直播量就达到了14.36万人次,人们用“恭祝艺术节圆满成功”以及“鲜花、桃心”等表达着自己的热切之情。

“这样的演出非常好,既能让大家在家门口享受到异国文化,又能把我们延安的文化对外展示,感觉很棒。”9月10日,延安市民闫宁如是说。当天,巴基斯坦国家演艺团在延安举行了《巴基斯坦传统歌舞》专场演出,梅尔加舞、卡拉什舞蹈等特色节目轮番上演,特别是歌手乌斯曼·雷斯演唱的中文歌曲《十五的月亮》,一下子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情掌声。紧接着,来自中国、意大利、俄罗斯、泰国、印度、匈牙利等国家的艺术家又精心呈上了丝路·巡演季《一路同心》专场演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更加丰盛的国际文艺大餐。艺术节期间,丝路·巡演季《一路同心》在陕西多个地市亮相,122位来自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匈牙利、印度、泰国等9个国家和国内多个地区的优秀演员走进社区、高校、厂矿企业、历史文化景点,把精彩的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零距离呈现在广大群众面前。

在本届艺术节闭幕式上,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长兴向陕西省文化厅颁发了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特别组织奖。江苏省文化厅、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等32家单位获得了艺术节优秀组织奖。

“走过5年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艺术节的内容更加丰富、组织更加得力、社会反响更加热烈,在弘扬丝路精神,促进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宗哲表示,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继续坚持“丝路艺术的盛会,民心相连的桥梁,人民群众的节日”的办节宗旨,充分体现艺术节的人民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尽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丝路文化交流合作的成果和红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秦  毅 相关图片由陕西省文化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