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来源:中国文化报

浙江重点县建设交出一年亮眼“成绩单”

 

 

日前,浙江召开第二轮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县建设中期推进会,对一年来浙江省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责任、积极落实“两年提升计划”、推动提升项目落地取得的阶段性建设成果进行了总结。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在乡镇和农村,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为此,2017年9月,浙江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县工作会议,确定温州市洞头区等10个县(市、区)为第二轮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县;以各设区市为主认定,107个乡镇和1230个村被分别列为重点乡镇和重点村。这也是浙江省政府确立的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此后,全省上下积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县建设步伐,推动区域文化均衡发展。

重项目落地  提升设施实力

近一年来,浙江省各市以建设“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县”为主抓手,对照检查49条省定标准和18个提升项目,紧盯建设指标和项目计划,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如期推进标准化建设,确保重点县预期目标完全实现。

丽水市云和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黄克汥告诉记者:“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云和县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县建设两年提升计划(2017—2019年)》,确定了13个重点提升项目,总投资达5.74亿元。”

“目前,我区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区建设‘两年提升计划’的重大项目已全部启动。其中,东岙海洋民俗馆、北岙街道职工文体服务中心和东屏街道综合文化站提升工程已基本完成,村级文体活动场地全覆盖。”温州市洞头区副区长叶锦丽说,该区围绕打造“农村30分钟文化圈”目标,大力推进海岛文化设施建设。目前,区、街道(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建立健全。

绍兴市越城区副区长汤枥钧介绍,在绍兴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原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剧院)及其附属用房共约5000平方米(加配套设施设备)将划转给区文化馆管理和使用。合计投入1420万元、总面积2700平方米的鉴湖街道、富盛镇两个重点镇街文化站已改建完成并对外开放。

衢州江山市则安排600万元专门用于文化站整改提升,同时,扎实推进20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重点村建设。

重活动惠民  激活服务能力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金字招牌,文化品牌更是一个地方现代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舟山市定海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冯季红告诉记者:“近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唱响定海’‘书香定海’‘活力定海’等特色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累计为百姓提供了200余场优质的文化大餐。”同时,充分发挥舟山市定海区文艺团队联合会带头作用,加强对业余文艺团队的业务指导和服务。目前全区共有业余文艺团队692支,通过联合会引领,鼓励团队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金华兰溪市以“大美兰溪、烂漫四季”为主题,统领全市文化活动。“今年,我们已经策划开展了新春惠民剧场、非遗市集等节庆民俗活动120余场次。连续举办了浙江兰溪国际乡村马拉松赛、畲乡风情节等大型节庆活动20余场次,群众文化活动在特色品牌活动的引领下蓬勃发展。”兰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郑益新说。

丽水市庆元县在开展“三送”文化下乡等日常工作的同时,每年组织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乡村春晚、广场舞大赛、乡镇特色文化节等群众文化活动200余场。今年还组织专业文化干部成立了“庆元县文化精准帮扶团”,实施“艺术课堂进乡村”,为广大群众提供零距离、全方位的精准文化服务。

重资金保障  鼓励社会参与

浙江各地创新性丰富公共文化投资主体,在确保公共财政投入的同时,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激活全民参与公共文化的热情。

温州市洞头区财政局局长朱红波介绍,洞头区财政计划投入3600万元新建一批城市文化客厅、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百姓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重大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约1200万元;舟山市定海区也积极探索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模式,提高基层文体设施使用效率,激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的热情。

据浙江省文化厅厅长褚子育介绍,本轮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共包括1883个建设项目,计划投入约60亿元。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已完成投资18.55亿元,完成率为30.8%。

(本报驻浙江记者  骆  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