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暨第二届嘉庚论坛在厦门集美举行
论坛现场
与会嘉宾展示书法作品
简言之
金风送爽,鹭岛迎宾。秋天的厦门,缤纷依旧,群贤毕至。
10月21日,由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人民日报理论部、光明日报理论部、经济日报评论理论部、中国社会科学报、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暨第二届嘉庚论坛在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故里——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开幕。
来自有关部委、重点高校、科研机构的特邀嘉宾以及“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地区)的侨领和华侨精英、知名企业家200余人与会,共话嘉庚精神,为深化改革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建言献策。
共话“中国梦” 共建“一带一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第十届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暨第二届嘉庚论坛以“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 新友谊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旨在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发展理念,加深海外华人华侨对祖国的了解和认同,增添改革开放的新动能,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圆“中国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与嘉庚论坛两大活动首次联合举办,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论坛由开幕式、大会主旨演讲,以及“新时代新思想与改革开放40周年”“嘉庚精神时代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海外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内外影响”4个圆桌论坛组成。与会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共同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智慧。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是一家依托湖南大学,整合全校文科资源、借助国内相关领域研究力量加盟,以“中国文化软实力”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实体科研机构。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高层论坛是由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牵头创办的名牌论坛。每届论坛都荟萃一批学界名家,围绕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开展深入研讨,推出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九届,每年一届。
嘉庚论坛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交流项目,是“对接东盟、辐射海丝”的文化交流平台,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精神和推进“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区的要求。2016年4月,首届嘉庚论坛在集美区举办,200多位海外侨领、政学商界人士深入探讨了嘉庚精神的内核。
让嘉庚精神助推社会发展
本届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主持,厦门集美区委书记李钦辉、湖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于祥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罗文东、中国侨联副主席齐全胜、陈嘉庚长孙陈立人、厦门市政协副主席江曙霞、集美大学校长李清彪先后致辞。
“每次看到集美学校(大学、中学等)、厦门大学的宏大气势,我们这些后裔子孙和许多慕名而来的四方友人一样,为两校的辉煌所震撼,但我们更为祖父在创办、维持两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怀、远见卓识和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而深深感动。” 陈立人动情地说。
江曙霞认为,嘉庚精神是中华文化传统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交融发展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嘉庚先生一生在多个领域都作出了卓越贡献,尤其是对厦门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齐全胜认为,以举办论坛的形式缅怀陈嘉庚这位华侨旗帜和先驱十分有意义。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要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要维护民族大义,促进祖国统一;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以‘忠公、诚毅、勤俭、创新’为核心的嘉庚精神已成为厦门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见证了厦门的蜕变,集美区将继续把弘扬嘉庚精神的动能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李钦辉表示。
李清彪表示,集美大学将谨记陈嘉庚先生所提炼的“诚毅”二字校训,秉承“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理念,充当弘扬嘉庚精神的主力军,让嘉庚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我们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我们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张国祚表示,我们要赋予嘉庚精神以新时代内涵,使之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添持久强劲的动力。海外华人华侨也应该共同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和智慧。
名家云集 活动精彩
和往届活动类似,设置了多项精彩主题的本届论坛名家云集,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大会主题演讲环节中,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认为,新时代我们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一步步将改革开放更好继续下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发展;国防大学原副政委、中将李殿仁说,新时代更要全新探索,要将时代性和创新性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曹国永从“一带一路”与跨境高等教育的关系出发,分别阐述了“一带一路”对于推进跨境高等教育的意义,以及跨境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分析了如何从理论上更好地研究、在实践中更好地处理“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关系;福建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国侨联副主席陈式海发出号召,要让嘉庚精神成为新时代华侨的楷模,成为华侨的旗帜。
此外,加拿大大华商报社社长马在新认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华文化要先行。马来西亚国会原副议长、交通部原部长,马来西亚中国丝路商会会长、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诗杰认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弘扬中华文化时,要敢于起用海外人才,注重发挥海外华人华侨的作用,凝聚最广泛的力量,以当地通用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形成最广泛的认同,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在10月21日下午举行的“新时代新思想与改革开放40周年”圆桌论坛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郝立新、人民日报理论部编审张怡恬、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韩喜平、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黄平、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国希等精辟剖析了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新时代思想建设。
当日下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经济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齐东向,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卫庶、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洪晓楠、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学院院长李方祥、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联合主席陈友信、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校长祝家华等在“嘉庚精神时代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圆桌论坛上,对陈嘉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行了精彩探讨。
10月22日上午举行了两场聚焦海外圆桌会议。在“海外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圆桌论坛上,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文化中心主任荣跃明,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巴基斯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盛世华人(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鲁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西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樊建武,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二级教授齐勇锋,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平,以及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副院士许庆琦、波兰环球周报社长兼总编陈彪等齐聚一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内外影响”圆桌论坛上,张国祚与海峡两岸关系学会副会长张铭清、湖南商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佳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玉洁、厦门市文化局原局长彭一万、中法蓝色海岸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顾仁权、欧洲福建社团联合总会捷克主席吴瑞珍等作了精彩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