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工程”陕西铜川文化志愿者走进内蒙古呼伦贝尔
铁锈兰花瓶、青釉倒流壶、镂空钱纹罐、双耳刻花瓶等十几件耀州瓷经典作品流光溢彩;陶艺大师现场揉泥拉坯、剔花刻花,只见泥瓶转动,刀笔飞舞处,“蝴蝶”翩跹,“牡丹”开枝展叶、含蕊吐芳……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晴空如洗,室外气温达零下10摄氏度。呼伦贝尔市非遗中心展厅内人头攒动,边疆少数民族同胞身穿各色民族服饰纷至沓来,只为参观陕西铜川地域文化与非遗展。走进展厅,10米长轴《抓髻娃娃》以及《宫廷窗花》《十二生肖图》《欢欢喜喜过大年》等剪纸作品吸引大批群众驻足观赏;质朴浓郁、色彩艳丽的农民画和文创产品让观众眼前一亮;花布枕头、花鞋垫、春夏秋冬四色彩蝶装饰画、“龟蛇”屏风、手工女包等传统秦绣让人爱不释手。
“‘春雨工程’是文化和旅游部的品牌工程。此次呼伦贝尔之行,铜川的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来到美丽的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向少数民族同胞展示陕西传统文化精粹与民间特色手工技艺、铜川地区民间手工技艺活态传承成果,让传统农耕文明孕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手工技艺,与游牧民族的狩猎文化碰撞出耀眼的火花。”铜川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市非遗中心主任颜玉俊说。
由铜川市和呼伦贝尔市共同举办的“春雨工程——铜川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以“大展台”为载体,延伸出“都市叙事·360°看铜川”摄影展览和“秦风秦韵”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两项活动,展出摄影作品260余幅、非遗作品800余件。铜川市国家级非遗项目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省级非遗项目宜君剪纸等11个非遗项目的15位传承人志愿者全程参与活动。泥塑“陕西八大怪”系列憨态可掬,陶塑“梦回陈炉”“华阴老腔”系列造型夸张,面塑“六子争头”“金猪纳福”系列淳朴生动,烧糖拉丝作画手工绝活儿令人叹为观止。通过展览和交流,边疆群众对陕西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对铜川的自然风光、特色文化与传统手工技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短短3天时间,累计参观群众达5000余人次。
“太美了!我很喜欢这些色彩缤纷的剪纸农民画作品,里面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参观铜川非遗展后,蒙古族小姑娘其布日激动地说。铜川市非遗传承人将代表性作品赠送给呼伦贝尔市非遗中心作为馆藏,内地与边疆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通过“春雨工程”这座友谊之桥建立了深厚情谊,共筑文化梦。
“陕西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铜川文化界的朋友们远道而来,为我们送来精彩的摄影作品和特色鲜明的传统工艺展示,同我们呼伦贝尔的民族特色文化互相交融。我们草原人都是直性子、热心肠,爱唱歌跳舞、爱交朋友。回头我们也要把边疆和草原特色文化带到铜川去展示和交流。”在两地非遗传承人交流座谈会上,呼伦贝尔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市非遗中心主任谭福洁说。
“呼伦贝尔大草原,白云朵朵飘在心间;呼伦贝尔大草原,我的心爱我的思恋……这里是纯净圣洁、一尘不染、令人神往的地方。对于我们文化志愿者而言,这里也是心灵的朝圣地。通过这次呼伦贝尔之行,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增进了交流。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宜君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人田亚莉心情激动地说。
(朱元奇 本报驻陕西记者 任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