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众筹“唤醒”苗乡沉睡23年的拉鼓节

来源:中国文化报

 

第四届“三百尧告苗族拉鼓节”拉鼓仪式后,村民吹芦笙庆祝。

日前,第四届“三百尧告苗族拉鼓节”祭鼓仪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尧告村举办。这个苗族古老节庆在沉寂23年后开始复苏。

这段日子,尧告村喜讯连连:拉鼓习俗入选第七批自治区非遗名录,民族纪录片《苗族拉鼓》入围2018广西民族志影展乡村影像单元,为保护和传承拉鼓习俗而发起的文化众筹募集超过10万元……伴随着拉鼓习俗的全方位复苏,这个偏远的苗族村庄经历着一场乡村振兴和文化觉醒的蜕变。

复兴苗族文化“活化石”

尧告村是柳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的定点扶贫村寨,苗族占全村人口的92.6%。2017年8月,李义成和搭档从柳州市文新广局来到尧告村,作为增派人员协助第一书记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他们通过引进并示范种养殖灵芝、茯苓、香薯、禾花鲤等农副产品,掀起了发展特色产业的脱贫攻坚高潮。

在开展产业扶贫的同时,扶贫工作小组思考:如何让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尧告的文化品牌?在走访中,他们发现,尧告村保存着古老的苗族拉鼓文化遗产,这是广西境内仅存的苗族文化“活化石”。“拉鼓节是苗族群众祈祷祖先神灵保佑、祈求风调雨顺,以及庆祝丰收喜悦、感恩自然馈赠的情感表达。拉鼓节可以说是尧告村的文化传承和文化根基。”李义成发现,尧告的苗族拉鼓节起源于明朝时期的1454年,一般隔9年、11年或13年举办一届,每届历时3年,节庆期间会举办芦笙踩堂等系列民俗活动,是当地民众开展交流、传续文化的重要平台。

杆洞乡原乡长蒙开文回忆,往届拉鼓节期间,四里八乡的亲朋好友都会来一起庆贺,参与者多达数万甚至十万之众。“最近的一届拉鼓节是在1995年举办的。后来因为节庆对人力、财力的耗费太大,加上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传承后继乏力,拉鼓节没能接着办起来。”蒙开文和尧告村村民梁新招一直想方设法复苏拉鼓文化,这与扶贫工作小组的想法不谋而合。

文化众筹,筹资且筹智

如何对濒临消失的拉鼓文化重新保护并传承下去?李义成等人很快定下“恢复节庆并申遗”的方向。为了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尧告村两委专门召集了该村19个自然屯的代表召开尧告苗族拉鼓习俗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启动大会。扶贫工作小组还深入农户家中主动沟通,扭转村民的思维,让他们认识到拉鼓文化是尧告宝贵的文化财富。

“思想工作一旦做通,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有着丰富文化工作经验的李义成多次往返于柳州市区和尧告,整理文本、寻访代表性传承人、咨询专家……在他的推动下,融水县文化馆为尧告村拍摄了专题纪录片,并开通“神秘尧告”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宣传尧告村和拉鼓节。

资金是首要难题。如何在不加重百姓经济负担的基础上,重振拉鼓文化?尧告村利用“互联网+”的时代特点,在众筹平台上发起非遗项目众筹。“既能快速筹集足够的钱,也是对尧告文化的有力宣传,一举两得。”李义成说。

尧告村的情况迅速被外界了解,相关文化机构、专家多次前往考察并为保护传承拉鼓文化建言献策,企业、单位、个人纷纷通过众筹平台、微信等渠道捐款。广西敏于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敏带着团队到尧告村为他们免费拍摄宣传小片;在广州工作的梁世杰知道消息后,短短一周时间便发动亲朋好友募集了上万元。自8月6日发动募捐至今,尧告村已募集资金10.86万元。这些款项除了用于筹备拉鼓节外,还将用来建设尧告拉鼓文化展示馆、芦笙柱等,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营造良好的环境。

描绘乡村美好蓝图

在翘首以盼中,新一届的三百尧告苗族拉鼓节终于重新回到尧告村。在拉鼓节的主办地大寨屯,300多把芦笙响彻云霄,吸引了3万多名宾客前来体验。从10月17日至12月初,经过流程简化的拉鼓节按部就班进行着,其间前来尧告村体验的宾客预计将达到10万余人。尧告苗族拉鼓习俗近日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非遗名录。

“挖掘和传承拉鼓文化不仅仅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更希望以此增强尧告村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为脱贫振兴凝聚力量,激励他们为美好的新生活奋斗。”李义成等人心中有一幅更大的蓝图,“我们计划把传承人、村两委、文化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力量联合起来,成立尧告苗族拉鼓文化理事会,把拉鼓节持续、开放、科学地办下去,并且为申报国家级非遗继续努力。”

“原本拉鼓节只是小时候模糊的记忆和祖辈抽象的描述,但通过重办拉鼓节,我亲身参与,更加深刻认识到苗族的传统文化,让我不禁为家乡自豪。”30多岁的梁智说,一届拉鼓节就给年轻人带来了无限希望,“我们要加强保护现存的干栏式建筑、民族服饰、民俗文化,建设拉鼓文化旅游体验区,用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整体发展……尧告村前景广阔。”

“尧告村以文化众筹的方式为乡村文化振兴筹资筹智,解决了文化投入和投资匮乏的难题,为广大西部贫困地区在新时期用新思维和新技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柳州市文新广局副局长曾飞云说。

(本报驻广西记者 郭凯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