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交响作品《黄河》剧照 黄凯迪 摄
广东省河源市日前迎来了一场不同寻常的演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首届全国街舞创作作品展演”。
此次展演汇集了从全国16个省区市、100余部优秀作品中甄选出的30部剧目,其中包括刚刚摘得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的街舞交响作品《黄河》等中国街舞精品,令观众大饱眼福。
作为国内权威的专业街舞舞蹈社团,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一直致力于推动街舞在中国的发展。此次,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全国街舞联盟携手广东省舞蹈家协会等单位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首届全国街舞创作作品展演”,既是街舞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以来,首次以集中展演的形式亮相剧院,也是我国将街舞推向艺术化道路的有力冲刺,更是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和重要体现,如今,中国街舞已经有了“红色基因”,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
在国际领域,街舞以舞蹈技巧比拼为主,鲜见其叙事。因为,为街舞编排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太具挑战性,不仅要知晓舞蹈创作的基本原理,还要深谙街舞的所有规则、语汇以及表演技巧,如若不然,不是表达不清,便是跑题,一不小心还可能偏离了舞种本身。
尽管如此,国内街舞人仍积极进行着街舞由单纯舞蹈转向多重叙事,同时给街舞增添国色与国韵的探索,创造了一个个充满时代感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如本次展演的作品,有表现现实生活的《邻里》《快乐的建筑工》《拯救不开心》《打铜》《过年》,有回溯革命历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黄河》,有演绎英雄精神的《盼君归》《坚守》《木兰从军》,还有展现民族风情的《迎亲》《竹林傣风》《阿里郎魂》《阿妹戚托》,抒写了现实生活,展现了时代风采,反映了当下年青一代“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演出中,由中国舞蹈家协会街舞委员会、河南省舞蹈家协会选送的《黄河》以韵律动感十足的街舞形式,展现了中国的“母亲河”在新时代迸发出的时代活力,现场掌声雷动。《黄河》由夏广兴任总编导,毛伟伟、夏锐任编导。据夏锐介绍,该作品的创排过程非常不易,经历了传统编舞思维、技法与现代街舞肢体表达、审美的“对抗”,反复磨合最终找到了恰如其分的表现方式:将街舞的各个舞种有机融合,并将街舞popping舞种中的肌肉震动作为一种贯穿始终的动作符号。如作品伊始,舞者造型的抖动象征着黄河的战栗,中段大幅度的抖动舞段象征着黄河的奋勇向前,最后集体抖动象征着黄河的怒吼。“街舞这一舞种很有特性,充满力量、张扬,情感丰富、表达直接,用它来重新解读伟大的民族交响乐《黄河》,代表了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对黄河不屈不挠、奔涌向前的精神的追逐与向往。”夏锐说,这就是创作街舞《黄河》的意义,“现代人该用现代的语言和气质来诉说黄河的故事、来展现黄河的豪迈、来表达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认为,街舞最不一样的地方,是能代表中国年轻人最自由的艺术生命表达,这也是青年人酷爱街舞的原因。据统计,目前国内街舞从业人员已达300万,每年组织文化交流活动、文化走基层、公益支教、专业赛事、教学成果展演、电视综艺演出、街舞进校园等活动近万场。为了保持街舞艺术的蓬勃生命力,展演期间,“坚定中国街舞的文化自信”——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广东河源街舞展演暨2018首届全国街舞创作精品座谈会同期举办。“中国舞协一直关心支持街舞艺术的发展,团结引导广大街舞工作者和爱好者,积极推动街舞沿着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罗斌表示。
(本报记者 张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