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教授姜一鸣做客“苏州大讲坛”

2018年12月8日下午,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美术动画设计师、上海大学美术教授姜一鸣做客“苏州大讲坛”,为苏州市民朋友们带来主题为“从《虢国夫人游春图》到何家村藏宝”的讲座。

姜一鸣长期从事大学美术教学工作,为对学生负责,也逐步养成了研究问题的习惯。姜老师对《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研究就是因为教学需要,此事开始于2007年,结果竟“越陷越深”,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后来又得张文彬、陈佩秋、卢甫圣诸先生的鼓励和帮助。

古代遗留下来的绘画作品浩如烟海,但大多是缺少历史人文信息的山水、花鸟画,而《虢国夫人游春图》则包含了许多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但有具体人物,也有大致确定的时间、地点,且在民俗、服装、政治、丝绸之路及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方面,都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了很多唐代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细节,加之艺术水平高超,色彩典雅艳丽,而描绘的又是知名度极高的杨贵妃的三位姐姐踏春游春的诗意画面,从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但画中究竟哪位是虢国夫人,却一直颇有争论。1953年,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家杨仁恺先生作出结论,认为画中间穿红裙者为虢国夫人,前三骑为“导骑”,第一人是一位“中年从监”。但这一结论虽已写入中国美术史,60多年来却一直争论不断,至今已演绎出七八种的“指认版本”,甚至有人全盘否定这幅历史名画,给国宝名画造成巨大伤害,也给广大受众带来巨大困惑。由于争论双方的理由都不够充分,以致沈从文先生也只能无奈地认为“各有所见,难得定论”。

今天,上海大学教授姜一鸣从唐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生动地介绍了唐代的生活习俗,并引用了大量有明确指向性的历史文献资料,得出结论:图画右首第一人才是穿着男装官服的虢国夫人,第二人是虢国夫人的婢女,第三人是皇宫中的太监,这第二人第三人也是虢国夫人的专属护卫;第四人是韩国夫人,第五人是秦国夫人,第七人第八人是虢国夫人的女儿和保姆;第六人第九人是婢女和太监,也是后面一组四个人的护卫。

在唐代,由于受游牧民族的影响,马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无比重要,而且也是人们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统治者对“尊卑莫辩”的现象深恶痛绝,曾先后规定:地位较低的平民、商人等不得骑马,只能骑驴,后来放宽到能骑蜀马这种比较矮小的马。因此,唐代可以说是一个“看马识人”的时代。姜一鸣指出,图中右首第一人即虢国夫人座下的马匹并非凡马,而是大名鼎鼎的“三花马”。此匹三花马威武雄壮,“三花”高耸挺拔,还分为上下二层,很可能是“三花马”中的极品、由“丝绸之路”上大宛国进献的“玉花骢”。而且此马还悬有“踢胸”(历代贵官乘马,红缨多悬于马胸前,是一种表明身份的警示标志。遇见这种标志者必须让道、问避或下马),马肚两旁的“障泥”也锦绣炫目,与后马不同。“张萱还画过一幅同类题材的《虢国夫人夜游图》。此画虽已失传,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亲眼目睹过此图,并写诗描述其所见: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姜一鸣说,如果要“按名索骥”的话,显然只有第一匹马具有玉色浸润的花纹,很可能正是遮盖在历史迷雾中的唐玄宗坐骑“玉花骢”。姜一鸣笑道,“此前不少论者分析第一人时,有说是中年从监的,有说是导骑的,也有说是女着男装的侍女等等。这些低等身份的人居然骑一匹最名贵、超豪华的御马,岂非天大的笑话?弄不好还有杀身之祸。”


讲师简介:

姜一鸣,1943年生,祖籍江苏南通。196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师、导演。业余创作了二十多部少儿连环画及大量插图。作品《世界名著插图本》曾获广东省“冰心奖”,作品《从上往下造的房子》2003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儿童作品二等奖。

曾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