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拾柴,阅读无处不在

来源:中国文化报

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和河南省郑州市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书香中国万里行·郑州站”活动近日举行。活动对郑州市第十五届绿城读书节评选出的阅读之星、优秀志愿服务者、书香家庭、先进个人以及书香乡村等进行了表彰和颁奖,还开展了“红沙发”访谈、主题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与会者表示,郑州市全民阅读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以阅读为主题的“书店+”新兴实体业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热爱读书、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阅读行列。

有的放矢 精准送读

河南小蚂蚁志愿服务队、郑州市众益青年志愿互助中心发起人乔涛涛的阅读推广故事,源于对阅读的执着与思考。2013年6月,乔涛涛和伙伴们在一次志愿者集会上摆起了一个“爱心书摊”,迅速吸引了大家注意,还得到了郑州人民公园工作人员的支持。2017年3月,他们把书摊摆到了郑州月季公园,从此每逢周末在那里开展读书活动。刚开始,由于书摊日常无人值守,图书供人们任意取阅,他们曾担心书会越来越少。“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开始书摊上只有100多本书,看来看去,现在变成了2000多本。很多市民再来看书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书带来放到书摊上,还有人买来新书送给书摊。”乔涛涛说。

乔涛涛和伙伴们了解到,现在乡村图书资源相对匮乏,于是他们希望把一些图书送到农村小学。送书之前,他们要先做调研,和村干部一起入户统计,了解孩子们的阅读喜好和阅读需求,再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书单。“这样有的放矢,可以根据书单送书捐书,实现‘精准送读’。”乔涛涛说。

在郑州,新华书店也在做类似的志愿服务。据郑州市新华书店党委书记、总经理刘亚介绍,2006年,郑州市新华书店面向全市招募志愿服务人员,目前,已拥有阅读志愿者近2000名,当中大部分志愿者是在校师生。为了提升全民阅读热情,阅读志愿者团队至今已组织了1000多场(次)公益活动,80多万人(次)参与其中。

设立品牌  丰富形式

品牌活动是全民阅读植根社会、服务民众的重要抓手。

今年,郑州市文化路第一小学联手大河书局共同建设了一座校园阅读中心,设有阅读教室、沙龙研讨区、多功能报告厅等,可以同时满足3个班级上阅读课。阅读中心不仅受到家长、学生的欢迎,学校也支持有加。同时,阅读中心的设立也有望破解中小学“四点半现象”的难题。大河书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峰说,让孩子们都能享有公平而且有质量的教育,需要打破制约全民阅读的壁垒,努力提供真正的免费阅读。为此,大河书局还启动了“阅读河南 书香童年”全民阅读项目,未来3年,计划在河南省投资2.63亿元建设1000家校园阅读中心,让这一阅读工程在中原大地开花结果。

由郑州松社书店打造的品牌活动“松社我来讲”,目前已在国内同行业、出版界以及读者群体中积累了良好口碑。松社书店创办人刘磊有一个梦想:希望每个家庭最晚熄灭的是书房的灯光,而不是手机的屏幕。

郑州市图书馆为丰富广大市民的阅读需求,近年来开展了200多场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天中讲坛”等已经成为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据郑州市图书馆馆长李红岩介绍,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郑州市图书馆举办了“新时代 新征程 新作为——2018年最美读书人”系列活动,受到广泛好评;图书馆还会利用寒暑假及传统节假日举办“图乐”系列公益活动,让读者既能看书、听讲座、观展览,又能学知识;图书馆还在学校、企业、部队和银行建立了35个爱心漂流点,借阅形式不断丰富。此外,2014年以来,郑州市图书馆与郑州14个县(市、区)以及跨区域的南阳、漯河等13个县(市、区)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服务联盟,实现了通借通还、资源共享。

总结亮点  共享成果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秘书长李忠总结了郑州全民阅读工作的五大亮点:厚重的历史文化、政府的支持力度、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广大市民对于读书的热爱、阅读志愿队伍的组建。

“全民阅读工作开展的基础之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以群众的阅读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做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组织民间阅读或志愿团体增加对阅读活动的推广,搭建阅读平台,发挥媒体宣传推介作用,引导人们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郑州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建国说,郑州市自2004年开展以“弘扬中原文化,倡导读书生活”为主题的绿城读书节以来,依托这一平台,至今共为贫困山区和弱势群体募集图书26.8万余册,码洋361万元,受益逾30万人。

今年郑州人均纸质读书量为8.9本,人均阅读时间为2.1个小时。数据背后,是郑州市文广新局长期引导扶持开展各类阅读活动的结果。郑州市副市长孙晓红认为,“绿城读书节”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活动品牌,对于提升市民文化素质、提高城市软实力和美誉度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下一步,郑州市全民阅读工作要从三方面推进:突出价值引领,激发郑州知名学者、作家、文化名人的创作热情,加强精品生产,加大内容推介,让市民有新书读、有好书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建立和完善对困难群体的文化帮扶机制,注重扶贫同扶智相结合,扩大帮扶范围,为困难群体提供阅读保障;建立“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全民阅读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优势,修筑多方参与的高速通道。

(本报记者 党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