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优”“双带”吹起乡村文明新风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双优”“双带”大大提升了基层群众文艺团体的艺术水准,让群众在家门口欣赏到高质量演出。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如何让广大农民群众适应新环境?如何更好地在新农村倡树文明新风、提升居民素质?为此,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近两年来积极实践“双优”“双带”,依靠优秀传统文化与优秀文化作品,有效带动传统文化发掘传承、带动乡风民风改善。

“我喜欢看小品。小品《一碗鱼汤》中的那个事儿很像俺们村的扶贫干部。”“刚才唱的《花木兰》《抬花轿》《李天宝娶亲》都可好了,农村就需要这样的演出。”……

不久前,一场在中牟县狼城岗镇全店村的文艺演出引发当地群众热议。作为南水北调移民村,在新家园能观看如此大规模的文艺演出,村民们纷纷点赞。

为把文化大舞台搭在基层群众身边,中牟县于2017年启动文艺演出进社区活动,覆盖如全店村一样的全县每个新型社区。此外,中牟县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举措,探索总结出了“双优”“双带”新思路。

根据相关规划,借助 “双优”“双带”打出文化惠民“组合拳”,中牟县明确用3年时间扶持壮大10支优秀文艺演出团队,发现、培养100名优秀文艺骨干和非遗传承人,挖掘传承100部(个)优秀文化精品和非遗项目,带动创建1000个以上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开展送戏、送电影、送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1万场以上。

如今,“双优”“双带”已经实施近两年。在2017年实现中牟全县所有社区(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2018年以来,文艺演出的节目质量和水平全面提档升级。截至今年11月底,全县已组织演出260场,受惠群众38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通过“双优”“双带”,一批“百姓名嘴”也从中牟各艺术团体、基层干部群众中脱颖而出。这批文艺好苗子不仅充实了中牟县惠民文艺演出队伍,更助力实现文化团队本地化,为“双优”“双带”聚集了更多人气。

如今,中牟县文艺演出进社区从最初平均每天只有演员30多人增加到150多人,每天有3支演出队伍活跃在基层;70%以上的演出人员是中牟本地人,且来自基层一线的文艺爱好者、文化志愿者占80%以上,这些来自百姓的“金嗓子”“小能人”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与此同时,“双优”“双带”也催生了基层创作潜力。小品《探亲》《娘》《搭礼》《彩礼风波》,舞蹈《美哩吧》《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文艺作品都有原汁原味的中牟特色。依托中牟历史文化及社会现实创编的《双塔传奇》《空前绝后奇美男》《墙头记外传》等剧目,充分挖掘了孔子回车庙、非遗项目“羊抵头”、大吕村武术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借助“双优”“双带”,中牟县还于今年上半年在全县贫困户中开展了脱贫“星级家庭户”评选,首批138个“星级家庭户”脱颖而出,文明新风吹进广大农村。

在“双优”“双带”的影响下,2018年春节期间,中牟县村村办起了“村晚”——全县14个乡镇的文艺队伍全部参与,还包括许多返乡大学生和业余文艺爱好者,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通过“双优”“双带”,中牟县的文艺演出团队更加专业,节目不断更新、丰富。“如今,我们的文艺演出每进一个村都会安排至少一个本地节目参演,通过这种新颖又接地气的形式,我们的文艺演出不仅带动了基层文化水平的提升,也有效地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建设发展以及乡风民风的改善与转变,更好地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大旗。”中牟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成立说。

(本报驻河南记者 陈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