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宁市:文化活动志愿者挑大梁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刚刚举办完迎新春庆元旦联欢晚会,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东方艺术团的60多位演员就投入到东宁市首届社区春晚的紧张创排中。据该团团长张成介绍,2016年由10多位文化志愿者发起成立的东方艺术团两年多来已进行公益性演出超百场次。

边疆小城东宁市人口约23万,却有199支像东方艺术团这样的民间文化团体,每支团体的发起人都是该市文化部门培养的文化志愿者。东宁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武德华说,培养文化志愿者是成就东宁边境文化名城的重要保证。

5年前,东宁市的群文状况是队伍少、文艺骨干少、文化带头人少、文艺爱好者少的“四少”局面。为了打破窘境,满足百姓的文化需求,东宁市采取挖掘文艺骨干、培养文化志愿者的方法推进当地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经过5年的稳步推进,该市培养了近1300名文化志愿者,这些文化志愿者创建的文艺团体每年演出2000多场次,丰富了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也使东宁市的群文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东宁市于2014年春天开展了一次群文大调研,为期一个月的拉网式摸底调研让371名有一技之长、有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奉献精神并热爱群文事业的文艺爱好者成了该市首批文化志愿者培养对象。

被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评为2017年度黑龙江省优秀文化志愿者的冯小会就是这批文化志愿者之一。据了解,东宁市文化部门不但为擅长唱歌、二人转和小品表演并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东宁市各类文艺活动中的冯小会以及他所带领的文艺队伍解决了活动场地、配套设备等问题,还向市政府争取到奖励资金,奖励他为全市群文建设作出的贡献。受到激励的冯小会信心和激情倍增,于2018年创建了全省首支农民文化艺术团体——黑龙江农民艺术团。

东宁市培养文化志愿者的方式多种多样:每年要“送”出去至少100名文化志愿者到牡丹江市、哈尔滨市进行培训;每年要邀请至少20位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相关专业老师对文化志愿者进行培训;每年要在东宁市的14个文艺培训基地对全市的文化志愿者进行培训;特邀中央戏剧学院、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的专业教师与东宁市的文化志愿者结成帮扶对子,对文化志愿者在戏曲、美术、舞蹈、器乐等多方面进行培训指导;鼓励和支持文化志愿者及其所组建的团队走出东宁进行广泛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东宁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卞晓铭、刘玄海、姚猛、李树臣等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优秀文化志愿者吸纳到东宁市文化馆协助开展文化服务,并送他们到牡丹江市、哈尔滨市进行舞美设计、影音制作、节目策划等多方面的业务学习,使他们很快成为了组织东宁市大型文化活动的顶梁柱。

通过一系列扶持办法和有效的培养方式,东宁市的文化志愿者专业技能、服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得以大大提升,在他们的努力下,东宁市实现了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目标。东宁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叶宏君说,切实有效的举措为东宁市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壮大厚植成长沃土,文化志愿服务成为提升东宁城乡文明的重要载体。

东宁市文化志愿者组织创建的民间文艺团体包括合唱团、水兵舞团、广场舞团、民乐团、秧歌队等,这些文艺团体成为活跃东宁城乡百姓生活的中坚力量以及全市文化惠民活动的重要支撑。如:东宁市新年诗会由该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和文艺工作者共同发起,已连续举办了3届;在连续多年举办的小江南之夏广场群众文化艺术节期间,近百支文化志愿者队伍每年演出近千场次;东宁市舞动全城广场舞展演、东北亚宝玉石文化节、红五月原创歌曲展演等10多个市级大型活动项目,都是文化志愿者及文化志愿服务团队挑大梁。此外,农民文化志愿者刘宏权创作了300多首歌曲,其中《春之歌》《畅想春天》《共建和谐》等成为东宁市文化下乡活动的保留节目;东宁镇文化站组织农民文化志愿者队伍每年深入10个村开展巡演上百场次,为村民送去了欢声笑语。

东宁市文化馆馆长刘哲日说,在文化部门的组织支持下,东宁市的文化志愿者还与俄罗斯托迪斯舞蹈团、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等境外艺术团体及机构合作奉献了“情满瑚布图”东宁中俄文化节专场、中俄小江南之春民族音乐会等,提升了东宁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