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纪实
新年伊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600多家农民文化大院,都在忙着举办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迎新年庆元旦联欢晚会。日前,举办完迎新年联欢会的该县阳春乡德宝村文化大院负责人告诉记者,省里开展的结对子、种文化活动让很多村民都有了一技之长,新年联欢会正给了他们展示风采的机会。
来自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一组数据说明了黑龙江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三年来取得的成果:三年前,全省有文化带头人3100人、文艺骨干20066人、文化团队2879个、文艺爱好者9万人、每年演出6000场次;现如今,全省有文化带头人52314人、文艺骨干263291人、文艺爱好者近100万人、城镇文化志愿队伍29703支,年开展文化活动5万多场次,全省8967个行政村实现了一村一团队的格局。
培育遍布城乡的群文队伍
2016年以前,黑龙江省文化能人少、文艺骨干少、文艺爱好者少、文艺队伍少、文艺活动少、百姓需求多,补齐群文发展短板迫在眉睫。为此,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经过调研后,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
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沿江乡东光村的王静是一名文化志愿者,她歌唱得好,经常到周边村屯为村民们进行公益演出,但也有很多演唱技巧还没掌握。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后,王静先后和县文化馆、市群众艺术馆、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老师结成对子,她边学习边实践,进步很快,还多次参加县里、市里、省里举办的活动。
王静只是一个缩影。黑龙江省三年来通过走下去、请上来、走出去、一带多、多带一等20多种方式结成67439个对子,累计培训街道、社区、乡镇、村屯群众200多万人。其中,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在该省创建了20家结对子、种文化培训基地,在每个基地都开设了包括舞蹈、声乐等各类培训班20多个,3年来已培训学员20多万人;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成立了4支结对子、种文化文艺辅导小分队,常年在基层开展辅导培训活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通河县文化馆与县内83家文艺协会结成帮扶对子,每年培训学员都在万名以上。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社会文化处处长李春芝说,结对子、种文化解决了“有人无技”的问题,现在,很多原本拿着锄头镰刀的农民也能在茶饭之余吹起唢呐、擂起锣鼓。
推动群文活动蓬勃开展
结对子、种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有了文艺技能,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城乡群文活动的蓬勃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省开展的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培养了大批有技能、组织能力强、热爱群众文化的文化能人,这些文化能人又组建群文队伍、组织培训、组织演出,成为黑龙江省群文事业的中坚力量。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开展的“结对子、种文化·我是大明星电视大赛”,选拔培养了190名文化能人,这些文化能人创办了200多支群文队伍,每年演出上千场次。黑龙江省大庆市群众艺术馆开展了“约你来”活动,每年培养上万名学员,这些学员自发组建队伍,经常开展走基层活动。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鹤北镇云山河村农民单志军创建了庄稼院农民文化艺术团后,还到邻近的村屯进行巡演,群众纷纷表示,庄稼院艺术团的节目接地气、受看。
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院长谭博说,文化的种子在广大农村扎根发芽、茁壮成长后变得枝繁叶茂,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屯变成了有名的文化村。
在黑龙江,秧歌汇演、广场舞大赛等各类群文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这也让很多过去不喜欢唱歌跳舞的人从观望、观看到参与并爱上群文活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农民李金星深有感触地说:“结对子、种文化活动让我有了文艺技能,让我们村有了文艺队伍,让我们村民有了幸福感。”
搭建群众才艺展示舞台
“三年的结对子、种文化活动让黑龙江有了遍布城乡的群文队伍,我们更要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给他们搭建更多、更大的展示舞台。”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于峰说。
为了配合结对子、种文化活动,黑龙江省文旅系统三年来举办了包括广场舞大赛、诗会歌会、声乐器乐大赛等各类群文活动上万场,参演群众70多万人,观众达千万人以上。其中,黑龙江省农民文化艺术节、黑龙江省诵读大赛等省级活动就达百项,鸡西市虎林市的广场文化艺术节、哈尔滨市木兰县吉兴乡的农民青歌赛等市、县、乡村级群文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参与,很多文艺队伍在文化惠民活动中展示才艺,结对子、种文化成果得到充分展示。黑龙江省文旅系统还鼓励、支持群文队伍走出黑龙江。近三年来,有上百个团队的上千人去往国内外各地参与展演活动。
同时,黑龙江省还为群文队伍建设了覆盖城乡的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基础设施,配备了包括音响、电脑、架子鼓等在内的设备,很多群文队伍正在向品牌化方向迈进。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丽娜表示,黑龙江还将继续在结对子、种文化活动上加大力度,争取早日从群文大省转变成群文强省。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张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