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动人心弦!”

来源:中国文化报

 

 国家京剧院基层慰问演出走进富平县城关街道渭运社区

 

 演员们的精彩演唱赢得富平县老年公寓老人们的热烈掌声

日前,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大厅就热闹了起来,大厅里不仅聚集着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前来办事的群众,还多了一群特意赶来的戏迷。大伙儿早早地等候在这里,只因为他们得知——国家京剧院今天要来这儿演出。

当天上午,20余名国家京剧院的演职人员走进富平县行政服务大厅,顿时成为大厅里一道亮眼的风景。京剧本就是来自民间的艺术,走到人民群众中,演员们更觉得自在——乐器一放,大衣一脱,拉把椅子坐稳了,一通锣鼓就响了起来。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搬来了空闲的座椅,早已等待的戏迷们赶紧坐定,前来办事的群众也被吸引了过来。《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现代京剧选段与《状元媒》《四郎探母》《铡美案》等传统剧目的经典名段轮番上演,大家听得不亦乐乎。

“今天运气真好,没想到出门办个事还能赶上国家京剧院的演出,演员们唱得真好!”一位老人办完事,瞅准个座儿坐下来听得入迷,直到演员们演完了还恋恋不舍,“感觉跟看电视还真不一样,听入神了,下意识地找字幕,才反应过来这是现场演出。”

“选择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演出点,是因为这里的工作人员和群众比较集中,不搞排场、不事宣扬,就是简单、真诚地给大家唱段戏,给工作人员道声‘辛苦’,给老百姓拜个早年。”国家京剧院演出中心工作人员冯涛说,“到基层演出,是服务群众的,不能给人家添麻烦。”

结束了上午在富平县行政服务中心的演出,演出团一行人在午饭过后又匆忙地赶到城关街道的渭运社区。司鼓伴奏李中华没想到社区里的老百姓早就在活动室翘首以待了。坐定后,李中华打量了一下室内环境——空间小、群众集中,他便把搭在腿上的毛巾垫在了鼓下。“这次演出空间小,就得把毛巾垫在鼓下面,可以减小音量。我再收着点,要不声音太大,大家听久了就不舒服。”长期下基层演出,这位国家一级演奏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表示,“面对不一样的场合就要有不一样的调整。”

需要调整的不仅是技巧,还有节目单。“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上三四段,有长有短,提前跟乐师沟通好,根据不同的场合,安排不一样的唱段。”国家京剧院二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江其虎说,“要是老百姓兴致高,我们也会临时拿出经典的、传唱度高的唱段,往往就能把演出推向高潮。”

十几段戏短小精悍不重样,可把社区里的老人高兴坏了。65岁的纪增民曾是县里秦腔剧团的演员,他对戏曲有着一种深入骨髓的热爱,边听还边用手打着节奏。“花脸绝对是纯正的花脸,青衣是纯正的青衣,小生、老旦……各个行当都绝了,真是一种享受!”纪增民赞叹不已,他旁边的老哥们儿更抢着说:“用8个字可以概括——入情入境,动人心弦!”

结束了社区的演出,国家京剧院的演员们又赶着奔赴富平县老年公寓。一进门,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早就一排排坐好,就连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也都整齐地排在队伍里,演员肖田顿时眼里湿漉漉的,“就想快点开始,不能再让爷爷奶奶等了”。

可是老年公寓的爷爷奶奶们等得心甘情愿,掌生和叫好声也发自肺腑。“我的孙子也是学戏的,这两天正在北京演出。没想到国家还知道我们老年公寓,国家京剧院的演员们跑过来给我们演出了。”87岁的李奶奶说起来满是骄傲,她说,看着台上演员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

“我们做演员的,一见到观众就兴奋。下基层演出,一天能见三拨观众,想想就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第一次参加下基层慰问演出的郭明月把兴奋“写”在了脸上,也唱进戏里,“在基层演出,我们离观众那么近,稍微出一点错就能被看出来,所以,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拿出最好的水平才行。”

去年10月,国家京剧院创作人员来到富平县采风,观摩了富平县阿宫剧团的排练,见证了阿宫腔在当地深厚的群众基础。新年伊始,国家京剧院再次来到富平县,给扎根黄土地的百姓送上新春祝福。演出结束后,国家京剧院的工作人员还特意参观了富平剧院,计划着2019年还能给富平老百姓带来哪些经典剧目。

(本报记者 秦丹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