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锣鼓一响声声震,侨乡洞背喜气来。日前,地处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市乡的洞背村就沸腾起来。2019全国乡村春晚“百县万村”区域联动在这个山清水秀的浙南小山村拉开大幕。这是浙江丽水第三年举办全国乡村春晚启动仪式。
如今,乡村春晚不仅是浙江丽水的文化金名片,也成为全国乡村文化的大品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了物质富裕,精神文化富足也是重点。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村百姓的生活需求逐步从‘物质生活好起来’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转变。乡村春晚是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寻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外在呈现,不仅丰富了农村的文娱生活,更有力地推动着乡村发展的全面振兴。”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处处长林岳豹说。
见证改革开放新变化
浙江丽水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闻名全国的月山春晚从1981年开始盛行,已经连续举办38年,被誉为“中国式乡村过年文化样本”。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作为乡村春晚的见证人和发起人之一,如今的月山春晚总导演、65岁的月山村村民吴美妫清晰地记得,距离她第一次在1981年小年夜,几盏煤油灯下,伴着悠扬的二胡,唱着这首歌,到今天站在乡村春晚的舞台,一演就是38年。这38年,仅丽水当地的乡村春晚规模已经达到1000多台。
热爱文艺的吴美妫,当时在村里做裁缝,与从事木匠的丈夫一起哺育着4个孩子。她也是月山春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吴美妫告诉记者,每年春晚,丈夫当摄影师,两个女儿是主演,9岁的外孙吴润予是主持人。连小儿子吴学平也沾上了乡村春晚的光,返乡创业开起了主题民宿。现在,月山村的民宿和农家乐有30多家,床位300多个。
“从专业角度来说,月山春晚和电视台晚会比起来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也正是这些土得掉渣的、讲述我们老百姓自己故事的节目,传递着浓浓的乡情乡韵,见证着改革开放的变化。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景,大家演起来带劲,看起来也觉得亲切。”吴美妫说。
丽水乡村春晚从2015年获得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创建资格后,通过政府组织推动,已从最早的月山春晚一枝独秀模式,发展成当前全市乡村春晚遍地开花。2018年春节,丽水市有1115个行政村自办春晚,1000多名农民导演、30多万名村晚“民星”、80多万名观众、20多万名外地游客在乡村春晚的舞台上,实现了自己的“演员”梦、“民星”梦。今年的规模可望比往年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目前,乡村春晚形成了以浙江丽水为轴、全国联动、全球同步参与的中国乡村春节习俗。
演绎乡村生活新风尚
这几天,丽水缙云新建镇川石村的陈伟妃已经开始为今年的家庭春晚忙碌起来了。
说起举办家庭春晚的初衷,陈伟妃说,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但年味也越来越淡,有家人提议举办家庭春节聚会,从最初的吃吃喝喝、几个人助兴表演的聚餐,到后来逐渐升级为全家齐上阵的家庭春晚。如今,办一台“自家人演、自家人看”的晚会,已经成为缙云乡村家庭过年的“习俗”。
“家庭春晚不仅带给我们欢乐、拉近家人间的心,更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锻炼胆量、展示才艺的平台。我们这一辈人虽然都在外工作,但谁也没有落下,都赶在除夕夜携家带口回老家团聚。”陈伟妃感慨地说,家庭春晚赋予春节一种全新的仪式感,使亲情更加醇厚、年味愈发浓郁,“最重要的是,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过年记忆。”
出于同样的初衷,缙云县七里乡周坎头村已举办多年的陶氏家庭春晚定在每年大年初一上演,吸引了不少来自四邻八乡的乡亲。在村民眼中,举办各种形式的乡村春晚,不仅丰富了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让乡村年味变得更加浓郁喜庆,同时也提高了村里年轻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演绎乡村文明新风尚。
一台台村晚也营造出欢乐祥和、其乐融融的氛围,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
唱响乡村振兴新希望
背着白菜的村头妇女、扛着榔头的山乡汉子、赤足奔跑的农家孩童,在舞台上唱起村歌、跳起舞……在青田县,突出“侨乡中国年”主题的一台台村晚,成为青田华侨寄托乡愁的载体,也成为外国媳妇、外国女婿最爱的中国年味;在缙云县,164台村晚以婺剧为主打元素,爱好戏曲的村民纷纷登场,村头村尾尽是文化年味。
仓廪实而知礼节。浙江省农村居民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6元,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口袋鼓起来、环境美起来之后,农民在精神文化领域也迸发展现自我的“表达欲”、期待“获得感”,希望把好日子唱成歌、绘成画。正如有专家点评:“乡村春晚原汁原味地呈现乡村生活和劳作场景,表达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信、幸福和快乐。”
乡村春晚成为浙江农村新年俗,既是农村群众的自发首创,也离不开浙江全省范围的“种文化”和文化礼堂建设的推动,多方合力让乡村春晚上了档次、有了规模、成了品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表示,农民排春晚缺啥,文化主管部门就要送啥。浙江省近年来开展的“定制式”的送培训、送器材、送资金等服务,加上每年培训文艺骨干、“一对一”结对帮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遍布浙江乡村的1万多家农村文化礼堂,不仅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精神家园”,也成为乡村春晚的最好舞台和主要阵地。
乡村春晚的精彩上演,不仅改变着乡风民风,也助推着经济振兴。近年来,每年春节期间来丽水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看演出、品年味、游景点,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红利”逐年攀升。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继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