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海之春”惠民乐民暖民

来源:中国文化报

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文化中心大厅内人头攒动,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办的2019北京市文化志愿者“送福到家”暨第九届“海之春”新春文化季启动仪式“春潮华典”在这里举行。该活动将从春节前持续至3月10日,多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送去浓浓的新春祝福。

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南广场喜庆洋溢、一派春光。共享大厅里,巨大的“福”字悬垂而下,在“一路梅红霜雪染,万千海浪总关春”的主题背板下,海淀北部文化馆民乐队的《春节序曲》,传统舞龙、舞狮、高跷等民俗表演使舞台上下欢乐交融。

“送福到家” 书法家写春联赠群众

春联象征吉祥,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文化志愿者“送福到家”活动在文化中心大厅及和熹会敬老院开展。书法家们各显身手,现场挥毫泼墨,吸引了大批群众驻足欣赏。书法家不仅为现场群众送去了一场书法盛宴,还亲手将写好的春联赠送给群众,为他们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和问候。

现场群众络绎不绝,一副副春联争相被领走。“太好了!亲眼看着书法家书写,让人感觉气氛不一样,不但不用花钱,还可以挑选自己想写的内容,希望新的一年里能事事如意。”北京市海淀区居民陈少雄拿着刚刚挑选的春联高兴得合不拢嘴。

北京市海淀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志存表示,本次活动展现了海淀区文化工作宗旨“最好的文化属于人民”,体现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怀,在为群众送去新春祝福的同时,也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亮点频出 科技与文化融合

机器人组装、机器人表演、编程体验、VR赛车、VR电视等科技感和趣味性结合的活动彰显了海淀文化科技特色,吸引了众多青少年踊跃参与。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的陈围烨首次操控机器人踢足球,他一边用手中的遥控操作,一边看着脚下的机器人左右走动,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几个回合下来,操控机器人进球成功,陈围烨的紧张化为兴奋和自豪:“真不容易呀,以后要好好学习科技知识。”一场与机器人的互动,在陈围烨的心里种下了科技的种子。

现场科技互动区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设计、团队合作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到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完美融合。

本届新春文化季亮点频出、精彩不断。“VR非遗,文化焕彩”——首届稻香湖文化科技节、“穿越妙会”——民俗文化与高科技结合的文化实验等活动,通过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高科技手段展现中华传统文化,凸显海淀区作为新时代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花样众多 文化盛宴接地气

活动现场,摄影志愿者为民众拍摄“全家福”,剪纸、糖画、面人、皮影戏等非遗项目体验热闹非凡。文化中心外,花会走街、千人饺子宴、海淀美术馆(北馆)“百福迎新”国风雅颂艺术展等活动同期展开,吸引众多群众热情参与。

本届“海之春”新春文化季共分8个单元,开展送福到家、科技文化体验、新春山水游园会、迎春阅读、艺术会展、舞台剧展演、非遗赏春等52项、数百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

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陈静介绍,2019年“海之春”新春文化季突出中宣部、北京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要求,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为统领,以“福满京城、春贺神州”为主题,以“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暖民”为宗旨,充分挖掘海淀区特有的山水名园、科教大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特别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优质资源与创新成果,让群众能够更好地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海淀全区上下的不懈奋斗与开拓,使海淀区公共文化供给从硬件设施到服务水准,都达到新高度、形成新格局,人民群众在文化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倍增。站在新的起点上,海淀区文化建设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启新时代再创业的新征程,推动“两新两高”战略落地落实出新彩,在追梦创新驱动之路上续写创新发展新辉煌。

(本报实习记者 张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