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宁波“一人一艺”空间联盟
“一人一艺”艺术课程让有共同爱好的人相遇
枫林晚书店加入阅读联盟后开展著名作家午歌作品分享会
2018年,当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馆决定成立“一人一艺”空间联盟后,办公室主任姚剑峰脑中闪现出自己的老邻居王微波的身影,在他的印象中,喜欢旗袍着身的王微波一直在为女性会员开设艺术课程。与艺术相关,长期从事公益事业,与“一人一艺”正好契合。经姚剑峰牵线,王微波创立并经营的微小娘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小娘”)成为空间联盟的第一批成员。
与“微小娘”不同的是,枫林晚书店在加入“一人一艺”空间联盟之前就与宁波市文化馆有多次交集。办展览、搞读书会、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关注传统文化,举办公益活动,这与“一人一艺”又颇为相通,因此“一人一艺”空间联盟成立之初,便期望将枫林晚书店打造成样板。
何为“一人一艺”空间联盟
“一人一艺”空间联盟是以艺术、文创类单位为主的空间机构、企业和个人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首批加盟的22家单位成为“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生力军,这些空间联盟单位定期组织开展论坛、沙龙、读书会、诗社等活动,吸引广大市民参加文化艺术活动,营造学习艺术、普及艺术的良好氛围。同时,联盟单位还将利用各自资源,举办培训班、分享会、音乐会等,吸引市民,集聚人气。 “通俗来讲,空间联盟更多的是依靠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的力量,搭着他们的便车,通过‘一人一艺’的品牌,更好地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的目标。”姚剑峰解释。
旗袍店:金丝与玉帛的织就
从经销文具起家到做旗袍,进而为女性提供各类艺术课程,王微波没有想到儿时的梦想会变得越来越真切。
对王微波来说,她“玩”旗袍和开设艺术课程没想过要赚钱,为了实现这个梦倾注了很多精力。成立“微小娘”,随后做旗袍、开设艺术课、拍影视作品……3年时间,公司已经聚集1200多名会员,以女性会员为主,她们定期学习艺术课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在宁波文化圈中也小有名气。
“选择空间联盟单位,我们做了很多功课,积极主动做文化的、有影响力的,我们就把他们纳入‘一人一艺’的盘子,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拓展艺术普及范围。”宁波市文化馆理论研究(数字服务)中心副主任郑志玥说,“微小娘”在女性艺术修养培养方面表现突出,艺术课程丰富、会员人数多且稳定、文化类活动影响大,是“一人一艺”选择它的理由。
王微波则用金丝和玉帛比喻与“一人一艺”的搭界。她说,他们的合作可以织就一件兼具传统与现代气息的文化霓裳。自从加入“一人一艺”空间联盟,她加大了公益课程的课时、增加了公益讲座的频率,吸引了更多女性加入到这个集体中。“我们还会根据报名情况的反馈,不断调整公益课程,比如形体课和手机摄影课特别受欢迎,我们就会相应地增加一些课时。”王微波说。
如果说,“一人一艺”看中“微小娘”的是影响力和公益性,“微小娘”依赖“一人一艺”的则是好口碑与规范化引导。“虽然‘微小娘’在旗袍爱好者圈子中已很有人气,但我希望来这里的女性朋友不只爱好旗袍。艺术普及、文化传播是我一直想做的,这也是我们可以和‘一人一艺’携手的关键。”王微波说。
在“一人一艺”品牌效应的推动下,到“微小娘”学习艺术课程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学编织、插花、舞蹈等,还可以相互交流、倾诉心声。全职妈妈张春波就是在“微小娘”艺术课堂中逐渐体会到艺术熏陶的巨大作用。过去的她,由于忙于一对双胞胎的大小事务,远离了自己的生活圈子。加入艺术课堂后,她重拾儿时的爱好,结识了有共同爱好的人,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最近,王微波收到张春波的微信:“感谢‘微小娘’,让我重新圆梦、美梦成真。”读着这样的文字,王微波内心感受到一股暖意。她说,她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是借助“一人一艺”的品牌,希望可以把追求艺术的梦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枫林晚书店:品牌与品牌的叠加
枫林晚书店在宁波生存了17年,经历了民营书店的几轮洗牌。从西门口、府桥街再到南塘老街,它从20多平方米的旮旯小窝发展到上百平方米的城市书房,其间的辛苦只有店主郑永宏晓得。“只靠卖书完全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肯定会被淘汰。”这是老郑这些年经营书店的最大心得。因此,2013年开始,枫林晚书店开始尝试提供咖啡、休闲等书吧服务,紧接着,每周举办一次活动,一直延续至今。郑永宏说,活动起初有时是一场国学讲堂或古琴雅集,有时是茶道、花道,抑或是偏远山区的匠人故事,有趣、新鲜、有内涵。一时间,举办活动占据了老郑的大部分精力,投入的费用也着实不菲。但老郑心中有谱:书店需要聚集人气,只有举办有意义的公益活动,才能使城市书房的称谓实至名归。
几年来对公益活动的坚持,让宁波市文化馆看到了枫林晚书店的人文情怀。当“一人一艺”推出后,宁波市文化馆便主动与枫林晚书店合作,开展文化艺术活动,枫林晚书店也通过“一人一艺”的品牌效应,集聚了不少名人资源,提升了活动档次。
在“一人一艺”的统筹下,空间联盟单位之间还会共同筹划一些活动,做到跨界联合。“这是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过程,对空间联盟单位来说是好事。”虽然,空间联盟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郑永宏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做公益活动,对一家民营书店来说,内心是煎熬的。“没有经验,钱投进去看不到回报,不知道未来还能走多远。”老郑说,在摸索中,他们需要扶持和关照,空间联盟便有着这样的意义。
记者手记
在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启动之初,宁波在全国率先提出“一人一艺”的设想,这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它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总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市艺术普及人口综合参与率达到80%以上。这意味着宁波全市80%的常住人口,每人至少能认知或掌握一个艺术门类技能。2016年“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正式实施。纵使在今天,这样的目标听起来都会让人觉得有些超前,更何况在3年前。
使“一人一艺”真正落地,不是只停留在一句口号上,宁波市文化馆馆长林红意识到,单纯靠文化馆来做根本不可能。因此,他们逐渐探索出一条以人民为中心、政府为主导、各级文化馆(站)为核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民艺术普及实现路径。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到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方面,各地积极探索,宁波市通过成立空间联盟和社会联盟的方式将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是与社会力量携手后,如何确保社会机构开展工作不走偏,才是接下来当地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而政府机构也应当做到既不当“管家婆”,也不扮演“甩手掌柜”,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提供配套服务,使社会力量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报记者 杜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