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书:是“浅语”,也是“前语”

来源:中国文化报

 

“好的图画书看起来像微电影”,上图为《一颗子弹的飞行》,下图为《换妈妈》。

从1978年就开始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白冰,既是经验丰富的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童书出版人——接力出版社总编辑。他熟悉儿童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特点,从纯粹个人创作的文字作品,到与画家、编辑不断就图文进行协调、磨合而成的图画书作品,白冰深知一本优秀图画书的出炉来之不易。

从广义上来说,图画书包括文学图画书、认知图画书、玩具图画书、艺术图画书等多种细分品类,在创作领域谈得更多的是指有故事内涵的文学类图画书。

“文学类图画书应该是具有好的创意,可以拓展广阔的创作空间,带来独特的视觉细节,给读者带来独特的生命感受。”白冰认为,“我的每本图画书从创意到成书,最短一年多,长则三五年,尽管辛苦却非常值得。图画书的语言是‘浅语’,深入浅出,简单纯净又蕴含深意;同时又是‘前语’,是成年人独特的生命感悟,可以为儿童提供情感体验和生活智慧。”

近10年来,白冰推出了《换妈妈》《爸爸,别怕》《一颗子弹的飞行》《吃黑夜的大象》等9部图画书,不仅全部对国外输出版权,还屡屡荣获国内外的各大奖项,如《雨伞树》获2017年俄罗斯图画书奖最佳插画奖、“原创图画书2016年度排行榜”TOP10等多项大奖,《大个子叔叔的野兽岛》入选2018年度“中国童书榜”最佳童书等。

尽管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然而谈论和写作儿童文学的却大多是成年人。当很多成年读者还沉浸在自己儿时的阅读记忆中时,新时代儿童的阅读需求、童书市场以及儿童文学的创作发展,已经在新的环境中发生了新的变化。今天的儿童喜欢阅读什么样的书籍?新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中国的图画书创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身为一名阅读推广人,悠贝亲子图书馆创始人林丹说,在给每一个孩子选择书和推荐书时,一般从选择最好的、最适合孩子当下成长中的需求的、孩子最喜欢的三个维度进行选择。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成长的支持是家长们一直关注的内容,以书为媒,和孩子连接,让父母收获到同频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就是亲子阅读带来的无与伦比的价值。

2018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以下简称“中少总社”)联手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图书馆等专业机构对中少总社旗下的原创图画书品牌“中少阳光图书馆”进行分阶、分类设计,为中国原创图画书的长远发展确立了标准,也是中少总社立足原创出版,深挖本土资源,结合中西方优势,讲好中国故事的初衷。全部入选“中少阳光图书馆”品牌的白冰系列图画书,就是中国原创图画书发展的一个缩影。

与国外长达百年的图画书传承历史相比,2000年以前,中国并没有特别知名的文学图画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文学图画书“从无到有”,许多原创图画书在国内和国外屡屡获奖。2016年,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打开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获国际最高儿童文学奖项的大门。

曹文轩认为,图画书是人类的伟大创造。“在所有文学艺术门类中,图画书大概是离哲学最近的图书形式。因为图画书之所以在童书中集万千宠爱,就在于它不可言喻的奇妙功能。一本一千字、几百字甚至没有字的图画书里却驻扎了很多名人以及他们的哲思。”曹文轩说。

幼儿文学作品的图画书,不仅需要会用图画讲故事的插画家对故事进行视觉呈现,也需要文字作家和图片画家对原文字进行调整,更需要对图画书进行整体设计。“编辑是‘导演’,一部好的作品得以面世,必须是有编剧,有演员,还有导演,甚至是音效、剪辑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藏长王志庚说。

白冰认为:“给大一点的孩子看的图画书应该是‘微电影’,体现出一种综合艺术。其中要有故事线、人物线、情感线,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独特的生命感受和人类命运,甚至可以表现人物漫长的生命。比如著名的图画书《柠檬蝶》《羽毛》等,就是具有独特的图画书语言,这种语言是艺术张力非常强的美的语言,具有诗的语言特征,是带着节奏、韵律、味道、色彩的语言,这种语言能让孩子听得懂,是浸满了深层挚爱的妈妈语。在我看来,图画书创作是世界上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业。”

本报记者 李琤 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