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了新的期望和动力

来源:中国文化报

 

巴图朝鲁(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第一代队员):

作为乌兰牧骑的第一代队员,我虽然80岁了,但在乌兰牧骑工作几十年养成的习惯丝毫没有改变。

乌兰牧骑60多年的光辉历程所体现的就是奋斗精神,为党去奋斗、为祖国去奋斗、为人民去奋斗。我离开乌兰牧骑许多年了,但我的心和感情始终没有离开过苏尼特草原。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任乌兰牧骑副队长时曾把上海木偶剧团的节目引到草原,因为牧民喜欢、草原上的孩子们喜欢,我就一直和上海木偶剧团保持联系。2014年,由我牵线搭桥,苏尼特右旗那仁宝力格蒙古族幼儿园的3名老师得以在上海木偶剧团学习。今年2月22日,他们还结成共建单位,我也在上海见证了这一时刻。

草原上孩子们的歌声特别好听。2017年,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的时候,苏尼特右旗成立了蒙古族少儿合唱团,这支合唱团去年参加了中国国际合唱节。我还要到草原去,为合唱团筹措资金、征集曲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让孩子们用歌声唱出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

沈小冰(江苏省泰州市文化馆副馆长):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长期工作在群众文化战线,两会对文化工作的关注让我感到很振奋。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我感到繁荣文艺创作,一方面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更多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另一方面,文化工作者要进一步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改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

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深感文艺创作不仅要在挖掘、梳理、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上下功夫,更应充分利用宝贵的时代素材,致力创作各种风格的原创作品,以写实鲜活、具有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鼓舞人民、滋养人心。

同时,文化工作者还要沉下身子、沉下心思,多走基层,多听民意,对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的实际需求,重点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场馆特别是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做好基层文化阵地“建、管、用”文章,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让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更具人气。

吴迪(吉林省长春市长影世纪城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我在旅游行业工作了近18年,从旅行社到旅游景区,从最初的导游员到景区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吉林文旅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体会到了国家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视。我衷心希望国家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大对北方地区文旅业的关注,助推北方地区文旅业的发展。我们有绿水青山,也有冰天雪地,让北方城市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018年,在众人的期盼中,诗与远方走到了一起,也让我对未来的文旅融合发展信心倍增。文化和旅游的结合,让旅游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富有内涵,同时也让文化实现了更广泛的传播,让游人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与认识。相信随着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旅游业大有可为。

吴勇真(安徽省蚌埠市市直机关第一幼儿园教师):

我热爱幼教事业,也热爱文艺和旅游。近年来蚌埠市打造文化旅游城市,节假日我常和亲友游览龙子湖风景区、张公山公园、淮河文化广场等。新建的市博物馆展陈丰富,让我们知古鉴今。社区兴起广场舞,我加入其中,并登台领舞,每天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我们幼儿园文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获得了“全国啦啦操实验幼儿园”称号。我曾经带孩子赴新加坡参加国际少儿舞蹈大赛,并荣获金奖。幼儿园每周一举办“国旗下的吟诵”活动,每天晨间播报节气、习俗等,餐前讲述民间故事,离园前朗诵古诗。清明节时,老师带孩子们踏青、扫墓、放风筝;端午节时,老师带孩子们包粽子、赛龙舟、挂香包、结五彩绳;中秋节时,老师带孩子们制作并品尝月饼,赏月、猜灯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更让我们有了新的期望和动力。

(统筹整理:本报记者祝静  参与采写:本报驻内蒙古记者阿勒得尔图,驻江苏记者王炜,驻安徽记者郜磊,通讯员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