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祖国有话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刘序畅(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

百色是革命老区、红色名城,同时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这里相当长一段时间,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更不要提文化生活和旅游了。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基层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群众的文化权利得到更好的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百色市科学谋划文化旅游扶贫整体工作,通过改善贫困地区文化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文化产业帮扶、非遗精准帮扶、旅游扶贫“十带”行动等,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过程中,全市文化旅游系统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96人,派出帮扶干部485人,通过引导产业发展、拓宽致富思路等方式助力36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帮助壮族织锦、靖西壮锦等17个非遗项目走向市场、扩大影响,带动全市1450户5500余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如今,百色市正在推进红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边境游、地质地理游、红色文化游、民族文化游等品牌线路正在形成,全域文旅建设正不断深入。

郭贝贝(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文化志愿者):

这几年,我利用假期去过一些国家,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在国外过春节,会有很多外国人用汉语跟我们说“新年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说汉语、跟随中国的潮流,我们国家的经济影响力和文化传播速度让人惊叹。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在我看来,祖国就像母亲一样,只有祖国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这些孩子才能越来越幸福。为此,我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2005年我加入了文化志愿者队伍,并组织中南大学学生成立了郭贝贝文化志愿者团队。至今,加入这支团队的学生和社会人士有2000多人。我们深入湖南多个贫困地区开展服务,省会长沙周边更是跑遍了,主要是为基层群众和山里的孩子送文艺表演和进行艺术支教。未来,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投入,让更多农村孩子获得和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艺术的熏陶,这也是我们团队今年的服务重点。

刘洪(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成都杜甫草堂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1952年经过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1954年筹建杜甫纪念馆,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十年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收藏了历代各种杜集版本、杜诗题材的书画作品,共5万余件。如今我们每年会围绕诗歌、传统文化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打造了成都诗圣文化节、草堂一课等文化品牌,建立了草堂艺术中心、草堂文创馆等文化项目,多管齐下发挥博物馆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能。尤其是历时三载完成的杜甫千诗碑项目,将杜甫存世的1455首诗作,以书法、刻石的形式与园林、古建、雕塑等巧妙结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空间。

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勇于担当、责无旁贷,将通过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更多元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中国之声。

闫朝霞(河南省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

我1998年大学毕业后机缘巧合来到洛阳市图书馆工作。从洛阳市图书馆到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一干就是20年,从一名图书馆员到现在担任馆长,我亲历了洛阳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书香洛阳”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惠民举措的落地生根,见证了国家文化事业的长足进步。

2011年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成立,借着“书香洛阳”建设的东风,少儿馆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从手工借阅到智能化管理,从馆藏图书5万余册到现在的30万册,持证读者由1000余人到4万余人,图书借阅从1万多册次到106万册次,流动服务点从0到14个,年开展流动服务160余场次,总分馆从1个到遍及16个县区的20个,开展阅读活动3000余场次。特别是今年,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被洛阳市委、市政府列入“2019年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让我们为之振奋。

回顾这些年在少儿馆的工作,我们不断摸索、尝试、创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展开新馆建设的同时,我们会更加努力,做少儿阅读的推广者,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在古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