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艺术创作正热火朝天

来源:中国文化报

 

民族舞剧《马桑树下》剧照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用什么样的艺术作品向祖国献礼;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反映人民生活又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佳作;怎样更好实现文化艺术与旅游的融合?3月18日至19日,在湖南省郴州市召开的2019年湖南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来自全省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文艺创作和研究机构、文艺院团的与会人员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用艺术精品向祖国汇报

“今年全省广大艺术工作者要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重点,努力推出一批紧跟时代步伐、洋溢湖南气派、深受人民喜爱的文艺精品。”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献春强调。

“今年我们中心将重点推出一台现实题材新编花鼓戏《洄水湾》。”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罗维说,“该剧取材于《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湖南常德‘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的35年追梦路,以改革开放后湖南农村的社会转型为背景,以一个普通小村落为切入点,展现湖南农民攻坚克难,积极实现梦想的精神。”

作为国歌词作者田汉的故乡,长沙市今年将推出一台大型湘剧《国歌时候》,讲述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义勇军进行曲》被确定为代国歌时发生的故事,紧扣国歌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用艺术的形式呈现“安不忘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这一深刻命题。

湖南各基层院团的艺术创作工作也正热火朝天。衡阳市常宁市歌舞剧团有限公司结合发生在衡阳的水口山工人大罢工史实,正在加紧创排民族歌剧《八百矿工上井冈》。“除新创剧目外,我们还将精选10台过去几年创作的优秀剧目,进行重点打磨并组织巡演。”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负责人倪文华说。

艺术为人民创作和演出

“围绕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我们将组织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文艺采风创作和演出、展览活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鄢福初说。

在郴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日益常态化。据郴州市文旅广体局副局长谭益友介绍,该市在宜章县永安村等贫困村、资兴东江湖等地相继建立了一批舞台艺术、美术、书法、摄影创作基地,为艺术家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提供必要的渠道和条件。“我们还组建了20多支文艺小分队,今年将深入乡村、街道和社区开展1000多场送文艺活动。”谭益友说。

在省会长沙,送戏下乡活动在保证数量和覆盖面的基础上,开始全面提质提效。今年,活动将深入到全市10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根据当地群众的喜好策划系列演出主题。

推动旅游演艺发展

“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推动文艺繁荣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正积极探索艺术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在传统旅游要素中植入艺术元素,拓展延伸文化旅游消费。”陈献春说,“要积极推动旅游演艺发展,将旅游演艺创作纳入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旅游演艺市场,培育一批思想性强、文化内涵丰富、市场接受度高的相关产品,并加强与景区的联合。”

2018年10月,由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与张家界金瑞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皮影戏《爬楼》在张家界溪布老街上演,节目中展现了赶边边场、对歌等湘西民族文化元素,开演近半年来,累计接待观众近20万人次。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谭青松介绍:“目前,我们正在与多家旅游景区洽谈共同打造木偶皮影旅游剧目,还将依托旅游演艺扩大木偶、皮影周边衍生品的销量。”

在红色旅游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茨岩塘镇,一座新的旅游演艺小剧场已基本建成,即将迎来民族舞剧《马桑树下》,该剧去年在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上摘得田汉大奖和3个单项奖。该州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刘国锋介绍,艺术节刚落幕,文化旅游部门就与龙山县达成合作计划,将这部艺术精品进行适当压缩,作为当地的旅游演艺剧目。“我们还组织专业力量指导民间剧团和社会力量,为其提供节目的前期论证和创作指导,助力湘西旅游业发展。”刘国锋说。

(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