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抱团取暖到共谋发展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阳春三月,正是浙江嵊州剡溪畔风光如画的时节。日前,来自全国65所艺术院校的130余位戏曲教育专家学者,齐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的故乡——嵊州,在嵊州越剧艺术学校的粉墙黛瓦间和孩子们的悠悠越歌中,举办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第五届理事大会暨中国戏曲教育高峰论坛。

中国戏曲教育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由中国戏曲学院于2015年倡议发起成立,旨在搭建戏曲教育合作的平台,为各院校的教学、创作、实践和相互交流搭建平台,进而促进中国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发展与繁荣。迄今为止,联盟共有65家成员单位,基本囊括了我国开展戏曲教育的本科及中高职院校。本届理事大会上,各成员单位总结了联盟5年来的工作,共同研究新时代、新形势下戏曲教育的走向,并就戏曲人才培养,师资、专业、课程建设以及戏曲院校科研与交流等方面展开讨论。

群策群力,推动戏曲教育发展

记者了解到,戏曲教育模式具有特殊性,通过交流合作,探索一条既符合戏曲教学规律、又与学历教学大纲兼容的人才培养方案迫在眉睫。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理事长巴图表示,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日益得到广泛重视,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提升全国戏曲教育的发展质量,是戏曲教育者共同的诉求和愿望。“当前全国戏曲院校仍面临着很多共同的问题:如何在多元文化中坚守、继承传统,在发展中保持、突出特色,整体提升戏曲教育的资源争取能力、政策影响力和外部竞争力,实质性地推进各戏曲院校的互联互通、互鉴互享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集中全国戏曲院校的智慧,需要各院校近距离交流、群策群力。”巴图说。

在理事会上,巴图提出了联盟助推院校发展的多条路径:分享教学经验,共享教育成果;贯通院校教学环节,合作培养人才;联手艺术实践,携手学术研究;共同创意融资,创新多边合作形态;建设国家戏曲教育智库等。

基层院校“抱团取暖”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京剧教研室主任杨连烨从联盟成立之初就积极与各方沟通,争取加入这个“大家庭”,在这次理事会上,他终于如愿以偿——该学院获得全票通过,成为联盟的新成员。“戏曲教育很难,在我们边疆地区、基层院校更难。”杨连烨告诉记者,有编制的教师少、优秀生源外流、缺乏资金支持等,是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人才培养的瓶颈。他说,作为教育资源缺乏的基层院校,希望通过加入联盟,与其他成员单位就共同面临的难题进行交流切磋,共享教学心得和优质资源,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共建,最终实现“抱团取暖”。

理事会同期举行的中国戏曲教育高峰论坛,成为全国戏曲院校难得的交流分享平台。包头艺术职业学校综合教研室主任李二桃带着困惑来到会议现场:学院培养的二人台、晋剧等地方剧种人才主要满足当地剧团需求,但剧团不是每年招聘,本剧种继续升学进修的机会又很少。“学生们的出路在哪儿?教师们怀揣着理想,却越走越迷茫”。通过在高峰论坛上与兄弟院校交流,她得到了可行的建议:让毕业生报考那些生源不足、剧种相近的本科院校,“我们要做的是在中专教学阶段夯实孩子们的基本功。”她说。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联盟始终致力于搭建多样化、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平台,以实现成员单位间“实质性的互联互通、互鉴互享”。2016年,联盟组织了70位成员单位的一线教师参加中国戏曲教育联盟首期戏曲形体教学法研修班,引导戏曲形体教师在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层面进行研讨与交流;2017年,联盟组织成员单位10位院校领导共谈戏曲高等教育创新思路,邀请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为联盟理事单位开展专题辅导,组织成员单位联合创排新戏等,为成员单位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汇聚各成员单位学术研究力量,编辑出版《中国戏曲教育评论》,共享科研成果。此外,联盟还组织了全国戏曲院校教学成果(武生、武旦、武净、武丑)展演、承办和参与第三届全国“梨花杯”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为新年戏曲晚会剧组推荐优秀剧目,并开展全国百戏百校展演剧目遴选,让各成员单位在同一平台上亮家底、学经验。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共同发展

在巴图看来,随着新时代国家对戏曲的支持逐步加大,戏曲院校发展迎来了最好机遇,联盟成员也从“抱团取暖”转变为“抱团发展”。“希望各成员单位能在联盟体制内做更多工作,切实提高戏曲人才的培养质量,让联盟成为全国戏曲文化交流的中心领域、核心地带,让国家政策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下落地生根。”巴图说。

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秘书长、中国戏曲学院艺术实践管理处(中心)处长兼中心主任张尧告诉记者,为更好发挥联盟在戏曲发展新政策、新机遇下的作用,联盟将目光投向顶层设计,整合各方力量,从建立戏曲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和专业教学标准、制定核心课程质量标准、搭建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展开探索,解决各成员单位共同面临的难题。同时,组织鼓励成员单位合作承担戏曲传承使命,如中国戏曲学院首次招收昆曲大班;联盟院校加强区域联动,成立中国秦腔教育联盟、浙江戏曲产教联盟;充分利用国家对戏曲艺术的支持资金,关注戏曲流派发展,探寻人才培养新形式等。

张尧介绍,2019年,联盟将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戏曲活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合各成员单位科研力量,开展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通过文献收集、现状调查和戏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推动形成符合戏曲艺术人才培育规律、适应戏曲行业发展需要的戏曲教育新模式;加强戏曲教育的行业标准建设,努力打造戏曲教育行业的国家智库,为政府部门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孟  欣)